有人說“外語教師是大學生看世界的第一扇窗”。我校外國語學院俄語系教師李娜,將“課程思政”浸潤到每個細節,為同學們推開了一扇明亮的窗。李老師的俄語課上,經常出現“中國古代文明”“一帶一路”“創新創業創造”等方面內容,使同學們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時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堅定文化自信,將大學外語課潤物無聲地講出了“思政味兒”。
課堂上隨處都有“中國表達”
在講解《基礎俄語》課程時,有一節課李老師會提到俄羅斯最早的編年體通史《往年紀事》。她是這樣講的:“《往年紀事》是俄羅斯第一部編年史,完成于12世紀,記載了從傳說時代到公元1110年間東斯拉夫人及羅斯國家的歷史。《往年紀事》成書比我國的《史記》晚了1000多年,我國的《史記》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一個同學提問道:“老師,12世紀都已經到我國的宋、元時期了,那時候的俄羅斯是什么發展階段?”
李老師說:“10世紀俄羅斯封建土地所有制開始產生,到12世紀俄羅斯還沒有形成統一的集權國家,9—13 世紀在羅斯南、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形成了許多以農業為基礎、以城市公社為核心的‘城邦’,換句話說,城市的雛形才出現。”
講到這里,一名同學感嘆說:“古代的中國真厲害!”
李老師接著說:“今天的中國也很厲害,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中國奇跡’。明天的中國有了你們這些愛國勤奮的建設者會更厲害!”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外語教學
在《基礎俄語》的課堂上,有一個單元要講到很多形容人的性格、品質的詞匯。李老師巧妙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融入其中,要求同學們用俄語談一談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認識。
李老師講到:“同學們,我們在這個單元學習了很多描寫人性格、品質的形容詞,現在請同學們說一說,我們國家需要什么樣的人?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一個同學說:“我想成為一個心里充滿愛的人,愛我們的祖國,愛我的家人朋友,愛我的專業,愛我的工作。”
另一個同學說:“我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將來畢業了打算去外貿公司工作,讓世界看到一個做事嚴謹認真、誠實守信的中國青年!”
李老師總結說:“同學們說得真好!大家說的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公民層面的要求是一致的。讓我們一起來翻譯:我要做一個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人!”
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同頻共振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習俄語不能不了解俄羅斯的風土人情。俄羅斯最隆重的節日是勝利日,這是前蘇聯為紀念戰勝德國法西斯而設立的節日。每年這一天,莫斯科和各英雄城市鳴放禮炮、燃放焰火,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講到這里,李老師問同學們:“俄羅斯人在勝利日紀念為反法西斯戰爭作出巨大貢獻的英雄們,那我們國家在哪一天紀念人民英雄呢?”
一個同學說:“2014年,我們國家設立了烈士紀念日,在每年的9月30日,我們也要紀念人民英雄。”
李老師又問大家:“在戰爭年代革命先烈是英雄,在和平年代誰又是英雄呢?”
同學們紛紛答道:“抗震搶險的解放軍和醫護人員是英雄!”“勇敢‘逆行’的消防官兵是英雄!”
李老師總結說:“各行各業都能涌現英雄人物,挽救了100多名乘客生命的川航機長是英雄,‘守島就是守國’的王繼才是英雄,高校教師的杰出代表鄭德榮、李保國、黃大年也是英雄!這些普通崗位上的英雄,挑起了平凡工作的大梁,贏得了老百姓的心。這些普通崗位上的英雄之舉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偉大出自平凡,英雄來自人民!”
李老師的精彩授課,贏得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
2019年以來,李老師還經常把“學習強國”APP上的好文章、好視頻推薦給同學們,與同學們一起提高理論水平、提升文化修養。
教育是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棵樹撼動另一棵樹、一個人感動另一個人的事業。李娜老師說:“找到教學目標與思政教育之間的契合點,深挖專業教材與思政教育之間的互補點,教師應在完成專業課程既定教學目標的同時,實現思政教育效用的最大化。”
文:楊明 圖:大學生新聞社 姬若琦
上一篇:蘇海:用奮斗的精神帶領學生前行
下一篇:宋海洋:他一直都在“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