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久国产毛片,av影院在线播放,中出视频在线,日本瑟瑟视频,婷婷精品进入,国产在线观看网站,国产精品-去看片

學生 教師 校友 訪客

郵件系統 信息公開 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師生風采 >> 正文

“治污教授”屈撐囤

作者:宣傳部 發布時間:2019-05-20 08:48:27 瀏覽:

學人小傳

屈撐囤,西安石油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環境工程學科帶頭人,長期從事油氣田環境保護技術研發及應用工作,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并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陜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等稱號,是“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創新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獲得者。

“如今,我國在環境治理上的力度越來越大。我和大家有幸搭乘著開往環保春天的列車,承擔起保護油氣田環境的責任與使命。我們要不懈努力,不斷探索新的減污治污方向。”為了這個責任和使命,西安石油大學屈撐囤教授每年近200天奔波在油氣田環保技術服務的現場。

5月的一個上午,記者在西安石油大學陜西省油氣田環境污染控制技術與儲層保護重點實驗室采訪了剛剛從油田現場回來的屈撐囤。

踏上油氣田治污之路

20世紀90年代初,屈撐囤在原西南石油學院攻讀碩士學位。他的研究方向是鉆井液理論與技術研究。在此期間,他合成了一個可作為鉆井液添加劑的化學物質——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這個新合成物的神奇之處,就在于當它的分子鏈較短時,可以作為鉆井液添加劑;當它的分子鏈加長時,可用于污水處理等,用途十分廣泛。”屈撐囤介紹說。

1993年,屈撐囤碩士研究生畢業。這一年,油價低,石油工業陷入低迷,各油氣田安排的新鉆井數量銳減。他的成果在鉆井領域顯然沒有太多用武之地。但是,屈撐囤并沒有止步于此。“我是學化學的,一定能把它用在最合適的地方!”他表示。

于是,屈撐囤轉變思路,將碩士論文所做的工作進一步延伸,將研究的重點逐步調整到油氣田環境保護領域,尤其以污水回注處理為主要方向。1995年,其成果“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的合成及其應用研究”通過了陜西省科技成果鑒定,被認定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至此,他正式開始了在石油工業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領域的耕耘。

彼時,石油工業的環境污染控制還未得到社會足夠的重視,各油氣田在該領域的投入很少,課題組研究經費短缺,研究工作進展緩慢。

“這條路再艱難,我們也要走。既然選擇了這個方向,再難也要堅持下去!”屈撐囤說,“石油開采過程中所產生的污水主要包括鉆井作業時產生的污水,開采石油時的采出水,以及站內散落的石油與水混合所形成的污水。如果這些污水沒有經過有效處理就直接外排,肯定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我們要做的就是減少這種污染和破壞。”他堅信,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永遠是“舟水關系”,在油氣田開發中,減污治污同樣重要。

用腳步丈量出的成果

“我們在現場堅守了整整4個月,反復觀察、測定水質,污水處理裝置與裝置之間的距離我們用腳步丈量過無數次。從大門口到第一個裝置的距離是157步……”盡管已經過去了十幾年,說起中原油田文中油田第一污水處理站的污水處理項目,屈撐囤仍然清楚地記得很多細節。

20世紀初,中原油田和國內知名大學合作,采用水質改性技術很好地解決了油田污水的腐蝕性問題,卻帶來了污泥產出量大、成本過高等問題。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屈撐囤仔細分析了污泥產生量大的原因,提出了低污泥污水處理的技術方案。然而,這個方案卻被認為在實際操作中不可能實現。

經過多次溝通,油田終于同意讓屈撐囤團隊試一試,但提出了“水處理藥劑成本從0.8元每立方米降到0.5元每立方米、水質波動不允許連續超過3天”等苛刻的條件。面對考驗,屈撐囤團隊迎難而上。他們4個人干脆駐守在污水處理站,把實驗室也搬到了污水處理現場。

“2002年5月31日晚上,我們把新開發的藥劑加進去,6月1日凌晨,污水處理站的水就變得透亮!經過測算,污泥量減少60%,藥劑成本也下降到每立方米0.5元。”屈撐囤介紹,經過這個項目,團隊形成了系統的集成技術,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我們實現了4個人運行一個站,每天處理1.6萬立方米污水的目標。這個污水處理站連續5年被評為中石化的5星級標桿站,成為西安石油大學教學科研基地。”

2014年,團隊開始著手一項新型處理技術和設備的生產應用。在實驗室進行了小型裝備的正常運轉并確證處理工藝可行后,他們聯合企業進行大型裝置的現場論證。該技術工藝復雜,需要機械設計、材料、自控等很多專業聯合攻關。“我提工藝要求,并且堅持不降低標準,其他人都說干不成,僅工藝過程就吵了好幾個月。”屈撐囤介紹,為了達到要求,大家準備了很多組件反復試驗,從耐高溫材料的選擇,到物料分布裝置的組合,一點點突破。“在這套技術中,我們獲得了物料分布裝置、熱回收裝置、處理方法等6個專利!”屈撐囤自豪地說。

帶出一支好團隊

“失敗只能在實驗室,現場不允許失敗。”這是屈撐囤常說的一句話。為此,他一年近200天都在現場工作。只要有需求,不管多晚,他背起包就往現場趕。“我們的研究,實際應用性很強,現場牽扯到好多環節,任何一點紕漏都可能造成失敗進而導致資源浪費、財產損失。”他一再強調,“環保來不得半點馬虎!”

現場不容錯漏是他對自己的要求,也是對學生的要求。從2004年開始,他每年都要帶兩三個班的近百名學生到中原油田采油一廠實習。十幾年來,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大到參觀學習的內容,小到吃、住、行的細節,他都要操心。“我要讓他們對油田生產、所學專業都有更直觀的了解,讓他們從一開始就認識到油田生產管理中的規范性和嚴格性。”他結合生產實際現場授課,使學生們受益匪淺。

2013年,油氣田污染控制與資源化科研創新團隊在他的帶領下組建起來,團隊成員的學科背景涉及環境工程、應用化學、化學工程、微生物學、材料工程等多個學科。團隊成立以來,取得3項具有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形成含油污水、污泥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穩定的研究方向,形成了自己的技術特色。

屈撐囤注重研發團隊的隊伍建設和成長。他在引進成員和培養人才時,很注意年齡的間隔,有意識引導團隊內部形成傳幫帶的梯隊。他引導剛剛進入團隊的年輕人向不同的學術方向發展,激發他們的科研潛力,通過見習、參與科研等方式,帶領他們在油氣田環境保護領域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我希望經過5到10年的培養和成長,這些年輕人能夠成為團隊新的力量,讓團隊持續壯大和發展。”他表示。

屈撐囤辦公室的墻上,掛著9張團隊的“全家福”。“等到我退休的時候,這面墻剛好掛滿。”他指著這面墻說道,“這些笑臉讓我既快樂又溫暖,是我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