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受限于科技型服務及產品的技術創新難度和市場接受度,陜西的科技型小微企業往往嘗試利用政府創業扶持政策,度過艱難的存活期、完成關鍵的成長期。“哪些政策能夠真正幫助企業發展?我想要知道答案。”近年來,經濟管理學院裴旭東教授圍繞相關問題進行了大量探索和研究,希望未來能為小微企業的政策運用,或政府政策修訂工作提供幫助。
裴教授是我校經濟管理學院工商管理一級學科的負責人,主要從事采購與供應管理、創業與創新管理、營銷管理、技術創新與管理等方向的科研工作,曾先后在廣州寶潔集團、娃哈哈集團及新疆德隆集團等企業進行營銷管理和內控管理工作,具有豐富的實踐管理經驗。
2017年,裴教授開始了陜西省科技廳軟科學課題“政府創業支持政策對陜西省科技型小微企業創業績效影響”的研究。在研究中,裴教授首先梳理了目前我國各級政府常用的政策支持方式,并將其分為三類。其一是金融支持,如各種創業補貼、項目資助、融資渠道及貸款補貼等;其二是政策支持,如稅收減免、優惠政策以及針對不同創業人群和業務范圍的各種優惠政策;其三是營造創業氛圍,如孵化園、科技孵化器、科技園區、眾創空間、加速器等創業載體的建設和項目,為企業提供法律保障及舉辦資本、人才對接會等活動等。
同時,裴教授考慮到企業發展是一個動態過程,在不同發展時期,企業的發展目標不同,創業決策也不同。因此,裴教授將企業年齡作為一個重要的因素,以陜西省135家科技型小微企業為研究對象,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方法對政府創業支持政策與小微企業創業績效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并探討了小微企業年齡在其中的調節作用。
研究期間,裴旭東教授和團隊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與科技型小微企業座談調研。每一次座談和填寫調查問卷都需要花費不少時間,由于很多企業負責人或合伙人無暇配合研究,常常出現調研到一半不得不終止,導致數據作廢的情況。為了擴大樣本量,裴教授利用多渠道獲取資料,多次借助私人關系,發動親朋好友幫助組織調研采樣和訪談。同時,團隊還通過對武漢、貴陽等其他地市的典型創客空間進行調研,與陜西的科技型小微企業進行數據對比。一年中,他們向外省市的創客空間共發放問卷980份,收回813份有效問卷,有效的擴大了樣本量,增強了數據的有效性。
經過數據比對分析,裴教授的課題研究得出了結論,政府政策支持和營造創業氛圍對小微企業的創業績效存在正向影響。同時,研究結果表明,在小微企業初創期,政府政策支持比營造創業氛圍更加有效;隨著企業的發展,這一關系會發生反轉。這一結果,可以幫助政府更加精準有效的向小微企業提供支持和幫助,還可以對不同年齡的企業進行相應的政策傾斜。
作為一名有社會責任感的研究工作者,裴教授的研究并沒有止步于此。近年來,裴教授持續扎根創新創業研究,關注企業創業問題。2020年,西安石油大學正式獲批建設陜西省創新與創業管理軟科學研究基地。借此機會,裴教授總結之前課題研究成果,2021年3月,裴教授的新研究“創新政策支持對陜西省高科技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研究”獲陜西省創新能力支撐計劃軟科學一般項目立項,開始投入新一輪的研究。
裴教授說:“研究結果能給企業提供建議或是助力政府政策制定,這是我的初衷,也是我研究的意義。”
文:大學生新聞社學生記者 強波蓉
上一篇:這位西石大校友是全國勞動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