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久国产毛片,av影院在线播放,中出视频在线,日本瑟瑟视频,婷婷精品进入,国产在线观看网站,国产精品-去看片

學生 教師 校友 訪客

郵件系統 信息公開 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師生風采 >> 正文

《石油工業概論》:打造西石大學子知識基底

作者:宣傳部 發布時間:2021-04-23 11:39:21 瀏覽:

在西安石油大學,有這樣一門通識教育課。全校每年有超過85%、近3700名學生接受課程學習。它結合各個學科專業特點介紹石油工業基本知識,串聯起石油工業的各個環節;它凝練了石油工程的思維和技術,弘揚石油精神,聚焦石油事業,著眼石油應用;它線上線下課堂相結合,實踐教學和延伸活動皆具備;它是校級和省級精品課程,曾獲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校園文化建設創新獎、優秀教材獎,并于20206月獲評陜西高校疫情期間本科在線教學典型案例。這就是由我校石油工程學院教師團隊主講的《石油工業概論》課程。

《石油工業概論》課開始于1985年,最初只針對石油類專業學生開設。2006年,隨著學校“以石油石化為特色”的定位變化,這門課程成為公共平臺課程,石油專業學生大一下學期上課,非石油專業的學生大二下學期上課,為后續專業學習提前打好基礎。35年來,這門課成為了我校學生對石油行業萌發興趣和熱情的一塊沃土。

1、授課用書:起于講義,形成教材

教材根據課程需要,從石油工業的上游——石油的勘探、開發,講到石油工業的下游——石油的儲運、煉制、配送等,還簡述了石油工業的發展史,石油對世界經濟、政治局勢的影響,石油工業的發展趨勢等,不僅幫助全校各專業學生打造了“石油石化特色”的知識基底,更成為學生畢業后工作中常用的一本專業工具書。

“近些年,我們結合國際、國內形勢和石油行業發展變化,在授課過程中,不斷對教材內容進行修改和增補,今年我們的教材要出版第三版了。”任曉娟老師介紹。


2、授課內容:走出專業,普及入心
    剛剛由專業課變為公開課時,很多非石油類專業的學生都很難接受這門課程,認為課程枯燥,知識點多,專業詞匯難以理解。課程組的老師們也發現了這些問題。“和學生的專業結合不夠,學生不感興趣,到課率和授課效果都不好。老師們要想辦法解決問題啊!”多年從事這門課程教學工作的徐波教授回憶。

 老師們率先垂范,自己先開始學習所帶專業的相關知識,加強課程與學生專業的結合度。那時剛進入多媒體時代,老師們細化、美化課程PPT,把抽象的知識點化為精美的圖片,把瑣碎的信息化作系統的圖表。在授課過程中,老師們加入生動的事例和形象的比喻,幫助非石油類專業的學生對這門課產生興趣、收獲知識、增強理解。

“比如‘石油的生成’,如果直接從地質知識講起,對非石油專業的學生來說太抽象了。”徐波教授說,“那會兒正流行看美國大片《侏羅紀公園》,我們就在PPT里放上《侏羅紀公園》的劇照,從恐龍和他們的食物鏈講起,講解‘油氣可能是由低等古生物在特定環境和地質場所中以有機方式生成的’這個概念,幫助學生理解油氣的有機成因說。”

“再比如講石油開采技術,我們用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為例:加熱后,凝固的油脂就能流動。以此引發學生思考:如何加熱地層,讓粘稠的原油流出來?從這里就可以引出各種熱力采油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談起教學方法,徐波教授有說不完的故事。

 3、授課方式:打破單一,打造混合

2017年起,老師們精心打磨出《石油工業概論》網絡課程。在“學堂在線”、“超星”學銀在線和學習通等多個線上平臺和APP內都可以學習這門課程。這些課程不僅成為我校學生課下再學習的有效輔助,更有國內十余所其他學校的學生慕名選課學習。學生可以通過圖文和視頻課下自學,完成在線討論和作業,掌握課程基礎知識。

老師們使用網絡平臺和APP中的輔助教學功能,進行在線答疑、課程分析等,及時跟蹤學生學習進度,進行教情學情分析,據此查漏補缺,掌握學生知識短板,課上有針對性的進行知識梳理,講解重點難點。老師們還通過QQ群和學生進行課下交流,通過微信公眾號“油你真好”開展石油知識科普等,充分利用在線資源,輔助課堂教學。

老師們利用在線學習工具,節約了課堂管理時間,有效增加了師生互動。如:利用APP簽到,把原本需要10分鐘的課堂點名縮短到1分鐘內完成;或課前在APP里設置搶答問題,課上隨時使用,有效的激勵學生參與課堂互動。

這些舉措既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了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豐富了學習的形式,增加了學生日常學習時長,避免了學生期末突擊學習、考完就忘的情況。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線教學期間,課程組的老師們對原有教學資源和平臺進行了充實和完善,共同建設題庫共 3880條,案例庫108條,試卷庫30份,視頻教學資源31節,自制教學動畫13部,電子版教材1部,課程PPT講稿7份,豐富了學生的線上學習資源。

在線課開展以來,《石油工業概論》累計選課人數8431人。師生累計互動142848次,累計頁面瀏覽9191368次。后臺顯示,學生考試和測驗成績較往年卷面平均分高20%。課程得到廣泛認可,并獲評陜西高校疫情期間本科在線教學典型案例。

 4、授課環節:引入實踐,拓展外延

為了讓學生更加直觀的理解課程內容,課程組與學校工程訓練中心合作,在原本就很緊湊的32個學時中,擠出2個學時安排實踐課。“通過沙盤、實物及模型展示,學生可以了解石油工業各生產環節的基本儀器設備、工藝流程和操作步驟。”實驗室管理處的趙棟老師介紹,“課程組還編制了《石油工業概論》實習指導書,方便學生課前預習。”

實踐課上,學生們跟隨指導老師的介紹,從形態多樣的礦物巖石,到功能全面的模擬設備,目不暇接地看、全神貫注地聽、筆下生風地記,整個石油工業流程展現在眼前,原本凝于紙上的概念立刻鮮活起來。

200910月起,每年課程后期,課程組會組織當期完成《石油工業概論》課學習的學生,參與石油科技知識大賽,以賽促學,以賽促練,檢驗學生對《石油工業概論》課程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情況。參賽學生通過初賽線上筆試、復賽專題演講、決賽搶答展演的形式,加深對石油科技知識的理解、掌握和表達,堅定‘學石油、愛石油、獻身石油’的信念。


 5、授課團隊:教之以事 育之以德

“石油精神是石油行業的靈魂和根基。”課程組中的孫會珠老師說:“讓學生們在上課過程中,理解和關注石油工業對國際政治、經濟的影響變革,產生干事創業熱情,產生‘為祖國石油事業奮發學習、奉獻青春’的決心,得到精神上的激勵和洗禮,也是我們課程的目標之一,更是我們實現‘課程思政’的重要實踐。”

課程組教師雖屢經變遷,但始終保持著以教授、副教授為主力的“高配”標準。如今課程組32名教師中,有教授7人,副教授14人,講師11人,平均年齡35歲,29人具有博士學位,博士后3人,形成了“后勁兒”十足的教師梯隊。

老師們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提高。團隊中涌現出優秀黨支部書記、優秀黨員、優秀教師、省部級科技獎獲得者、孫越崎青年科技獎獲得者10余人次,實現了教學相長。2020年,這支教師團隊獲得我校“師德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這門課真的非常實用,我們當年背過的那些知識點,已經成為了我們如今日常工作中常用的概念。我很羨慕學弟、學妹們能接受這么鮮活的《石油工業概論》課的教學。大學期間能學這么一門課,真的非常幸運。”一位校友這樣說。

有功不求赫赫,默默卻難無聞。如今,《石油工業概論》已經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和風格,融為每一名西石大學子的知識背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