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菊榮,我校化學化工學院教師。自2014年起指導我校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和全國大學生化工實驗大賽,多次獲得全國一等獎、二等獎。
2019年,我校化學化工學院學生代表隊AE86設計的作品“揚子石化年產二十萬噸醋酸乙烯酯項目”在第十三屆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中獲得西北賽區決賽一等獎、全國總決賽二等獎。隨后,在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化工實驗大賽全國總決賽上,我校學生寇兵、權文鵬、劉錦陽又獲得了全國總決賽一等獎。前兩屆實驗大賽中,我校學生分獲全國二等獎和一等獎各一次。這些閃亮亮的獎項背后,都蘊含著劉菊榮老師的辛勤付出。

言傳身教 蕙心紈質
今年已是劉菊榮老師連續第六年選拔和指導我校學生參加學科競賽了。最早只是因為承擔《化工設計》課程而“被迫”開始做競賽指導的劉老師,早已對此產生了深厚的情感。“劉老師非常敬業,周內無論是否有課她都乘坐最早一班校車到鄠邑校區來和我們學生一起進行競賽訓練。所以我們有什么疑惑都可以第一時間得到老師的解答。”AE86代表隊的成員張招招和何浩這樣說,“老師言傳身教,我們也因此對自己的作品高標準、嚴要求。”競賽訓練的過程中,從明確流程、審核設計文檔及圖紙到確認作品完整性,劉菊榮老師始終參與其中,不斷給學生提出修改建議。最終,作品的設計文檔、工程圖紙與現代設計方法應用三部分均獲得了較高得分。代表答辯的成員也以良好的精神風貌與過硬的專業素質,沉著冷靜地回應了評委的質詢,最終獲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
“憑著這個大賽的一等獎獲獎證書,我找工作面試的時候獲得了加分,最終獲得了工作機會。”張招招說。像這樣因為參加賽事而受益的,不止張招招一個人。往屆畢業生中,也有不少學生因為參加設計競賽而獲得招聘單位甚至考研面試的青睞。劉菊榮老師這樣解釋:“以前學生學到的各門課只是知識的片段,但在完成設計競賽作品的過程中,學生會更直觀地感受到這些知識片段是如何在實際生產中得到綜合運用的,競賽中幾乎能用到我們專業所學的所有知識。對于工作單位和研究生導師來說,學生參與過競賽,意味著他們經歷過系統的知識凝練、總結和提高。”
春風化雨 良師諍友
但參與競賽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每年從前一年11月開始動員、組隊,次年3月開始報名,再連續鏖戰4個半月完成競賽作品,到7月20日作品提交,這個過程既漫長又緊張。很多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因為競賽任務難度太大、內容繁多,試圖放棄,劉老師一直鼓勵、幫助他們,陪伴他們走過這段艱難的路。
有一年比賽中,在離提交作品還剩最后十天的緊要關頭,一個五人團隊退縮了。“團隊中有兩個男生還挺想完成的,但另外三個人產生了畏難情緒,那兩個男生急得要命,不停地來找我。”劉老師回憶道。經過劉老師三番五次的思想工作,三人才下定決心,堅持作最后的努力。“這個團隊提交的作品,雖然有點瑕疵,但是最后仍然獲得了成功參賽獎,大家都挺欣慰的。”回憶起這段往事,劉老師笑道。
“堅持不懈、團結協作,這是確保完成競賽作品的重要因素。”劉老師說,“成功參賽的學生,都是好樣的。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要能戰勝自我,克服重重困難,學會緩解心理壓力,調配工作時間,彌補專業知識不足,隊友之間也要學習靈活處事,配合默契……每一年比賽的時候,上一年參加競賽的學生也會給今年的參賽者指導,這也是我們競賽指導的老規則了。”
劉老師自己也為學生做著“堅持與合作”的榜樣。指導競賽六年來,劉老師常常感慨“絕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院系的支持,同事之間的合作,家人的理解。“黃風林、黎小輝、宋紹富、范崢、張新強、張君濤等老師都做了大量工作……誰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識。遇到難點,我們老師們也是通力合作!”劉老師說。
三省吾身 上下求索
“通過指導競賽,我個人的眼界和心境也開闊了。”劉老師感慨,“而且這項工作對我們學院的專業建設、學風建設、促進考研與就業,都有很大幫助。”
在這幾年學科競賽指導過程中,無論是指導競賽,還是選手選拔,劉老師累積了豐富的經驗,并且通過評審大賽作品,也摸到了很多小“竅門”。“有些內容,我們一定要做扎實;有些內容,可以抓大放小,但不能缺項。”劉老師給學生這樣指導。其他參賽學校的指導教師也逐漸熟悉了劉老師的身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有些知名院校的帶隊老師一邊夸獎我校的學生,一邊向劉老師取經,劉老師也傾囊相授,并感慨地說:“咱們都是為了學生!”
劉老師的精神也感染著同事們。2019年,劉老師毫無保留的奉獻出個人多年指導競賽的經驗,協助我校成功承辦了“石油杯”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化工實驗大賽西北賽區決賽。“組織比賽的經驗更為寶貴,努力付出總會有收獲!”經歷了一番辛苦,劉老師這樣說。在隨后的全國總決賽備戰過程中,劉老師更不遺余力地指導學生。“我們整個假期都沒閑著,就連在去參賽的火車上,老師也在爭分奪秒指導我們。”一名參加今年實驗大賽國賽的學生說。“我總覺得學生進入國賽一次不容易,競賽不是由我來完成,學生才是比賽獲勝的關鍵。所以有這么一次機會,我也要盡全力才行。”劉老師這么說。在師生共同努力之下,大家獲得了全國一等獎,載譽而歸。
“我們的學生是具有創造力的,競賽不僅激發了他們的潛能,也讓我對專業教學有了更大的熱情。未來總是充滿了挑戰和機遇,堅持拼搏就會有收獲。”劉菊榮老師說。
文:惠笑吟 學生記者:秦鳳 陳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