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大家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規律,更是擾亂了2020年春季原本的開學節奏。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無論是教師、學生還是教學管理者任何人都未能置身事外,在沖擊著傳統教學模式、宅家“抗疫”進行線上教學的同時,對幕后默默奉獻的教務工作者更是一種全新的挑戰。
本著“早部署,早安排”的原則,學校積極落實教育部和省教育廳“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總體要求,積極開展線上教學,力爭確保教學質量、高效完成教學任務。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學秘書張羽璽老師在此期間克服了重重困難,竭盡所能、不辭辛苦,有效保障了線上教學工作的穩步推進。
教學協調的“溝通者”
因疫情在家,在享受網上辦公便捷的同時,也面臨一些煩惱,如放假前沒人能料想到要在家中辦公,在手頭無多少資料的情況下如何開展工作以及如何應對線上教學的保障工作,是擺在教學管理服務工作人員面前新的要求和挑戰。教學秘書本身的工作,涉及教學管理服務的方方面面,范圍廣、層次多,工作量大,繁雜瑣碎。張老師為了幫助學院老師們掌握線上教學技術,積極主動思考、想方設法克服在老家遠程辦公中的溝通效率下降、缺少辦公資料、外網無法順暢登錄教務系統等重重困難,及時發布各種技術指南、教學平臺操作手冊,協助教師熟練掌握相關平臺操作技能。她自己也親力親為、在線上模擬學習多種線上教學平臺,如超星學習通、騰訊會議、雨課堂等的操作,就操作問題一一與平臺管理員溝通交流,及時反饋給授課教師。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張羽璽在家辦公對突發狀況處理能力也是一次升級考驗和鍛煉,她及時幫助教師做好相關應急預案以應對在線教學準備和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同時,為深入了解延期開學期間在線課堂教學狀況,學院決定跟進線上教學“跟課”,張老師便根據學院領導要求,提出了“網上推門聽課”跟課督導組跟課促教督學的網上聽課模式,及時統計學院授課老師所使用的線上教學平臺和班級邀請碼,學院以此成立了以學院領導、教授、教學督導專家為聽課成員的跟課小組,天天在線“走”進教室課堂,對授課教師的平臺使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在線師生互動、教學效果等情況進行全面了解。課后,張老師及時對其意見與建議進行收集與總結,個性問題與任課教師在線交流,共性問題在所形成的學院教學簡報中提醒,有效地保障了學院在線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線上教學的“護航者”
學校、學院在開學前2~3周便開始著手規劃和安排延期開學相關事宜,學院充分發揮“互聯網+教育”的作用,統籌利用各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各類開放性、公益性網絡直播平臺,整合調集適配的教育教學資源。
身在教學管理一線的張老師充分考慮到對教師教學的支撐和對學生學習的指導幫助,積極與相關部門溝通、匯報線上教學運行中的問題。為方便師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學校通知內容,主動從老師和學生的多個不同角度去考慮問題。根據學院的實際情況總結歸納教師版、學生版內容要點,再發送給老師和學生,促進了大量信息的順暢流通。同時通過學生信息群的反饋了解網絡教學的不足,為改進教師和學生的網絡互動提供針對性建議。另外,張老師不忘積極協助按期推進2016級的畢業(設計)論文相關工作,確保畢業審核不推遲。與學院領導、老師及時保持密切聯系,做好學校、學院、教師、學生的溝通工作,做好應急預案,立足服務,為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排憂解難。
在學管辦與綜合辦的齊心協助下,張老師還開展了疫情期間學生身心狀況的調查問卷,通過聯系班長、學習委員等方式及時了解課程進展和學生學習情況,在關愛學生的同時也有效地加強了學生線上學習的監督與管理,為全院師生“按時開課、網絡教學”提供了優質的教學保障服務,為線上課程的順利開展保駕護航。
心系師生的“服務者”
張老師結合在陜西師范大學讀研期間協助老師進行教務管理的經歷、以及所積累的教學輔助工作經驗,就如何協助老師做好教學工作有著自己更深刻的體會與感悟。教師要“傳道、授業、解惑”,而作為高校教學管理的參與者、服務者,教學秘書更應該擔負起緊密聯系教與學、教師與學生的工作職責,提高自己處理資料信息、協調溝通、文字寫作、開拓創新的能力。為了保證線上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張老師本著打通“最后一公里”、服務師生零距離的宗旨,真心、恒心、熱心、貼心地為老師解釋課程安排及授課方式,及時回復、處理同學們的疑惑和困難,積極協助學院本科在線課程從實體教學向線上教學平穩過渡,穩步推動線上教學工作的高效開展。
張老師表示,教學秘書一定要努力當好協調工作的“溝通者”、線上教學的“護航者”、心系師生的“服務者”,做好教學工作的后勤保障,用實際行動詮釋職責與擔當,為學校和學院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