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一年春好處。再過幾天,4月26日,就是我們敬愛的好領導、好師長、好同事楊友運教授因病離世三周年的日子了。思及此處,令人不禁心下黯然。
在這三年里,我曾無數次感嘆楊老師去世太早,更遺憾很多專業問題還沒來得及向他請教。有時,一件普通平常的事也會觸動我的記憶,讓我想念起楊老師來。

想到學院地質工程專業學生就業面寬、考研率高,被用人單位廣泛認可,我想念楊老師。我還記得當年他為學校申請增設這個專業多方奔走的樣子。如果他能看到這幾年的畢業生不僅被石油行業所需,還在地礦、煤炭、鐵路施工、環保等行業各放異彩,該有多好!
西北大學劉池洋教授向學院借閱楊老師的科研專著時,我想念楊老師。《鄂爾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長組致密砂巖儲層微觀特征》和《鄂爾多斯盆地南部奧陶系生物礁灘分布與油氣地質意義》這兩本書,是在楊老師過世后,我和陳朝兵老師匯集整理他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在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如今這兩本書中的成果已被中石油、中石化、延長油田等石油單位廣泛應用到油氣田勘探開發實踐中。如果楊老師能看到這兩本書的出版、科研成果得到應用,不知該多么開心!
看到“沉積學與儲層地質學”科研創新團隊合影時,我想念楊老師。團隊中的魏欽廉老師今年晉升為教授,陳朝兵、羅向榮、田建鋒三位青年教師今年晉升為副教授。這條科研之路,楊老師和我們共同走過。如果他能看到這些同事和后輩們在這個領域里的不斷成長,成果日益豐碩,會多么高興啊!
楊老師1959年12月30日出生于陜西富平縣,離世時還不足60歲。2006至2014年間,楊老師擔任學校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這期間,我正擔任教研室副主任、實驗室主任。楊老師交給我的工作中,不少讓我感到棘手和壓力。但楊老師與我談心,鼓勵我挑起重擔,又從業務上指點我,幫我化解難題。我慢慢領悟到,他是通過“壓擔子”來培養年輕人。他既讓年輕人放手干,也手把手教年輕人如何干。楊老師非常重視對青年教師和學生的培養。陳朝兵老師提起過楊老師病中還惦記著帶學生去看野外露頭的事,楊老師的學生尚曉慶也講過楊老師教她如何通過顏色、透視效果這些細節來更好地展示地質圖件的事。
楊老師專業知識扎實,實踐經驗豐富,學術作風嚴謹,深受學生愛戴,在業界也享有美譽。有一屆學生每次看到楊老師走進教室,就鼓掌歡迎。因為楊老師總能把各種地質現象深入淺出地講清楚,他理論聯系實際的授課方式總讓人興趣盎然,青年教師和學生們都愛跟楊老師一起出野外。油田單位也跟楊老師關系特別融洽,說交給楊老師的科研項目總是特別放心,他對鄂爾多斯盆地的中生界、上下古生界,對石油天然氣方面的認識非常深刻,項目總是完成得又快又好。

楊老師不在乎生活條件好壞,一心惦記著他的科研。出野外的時候,他挎個水壺,帶點饅頭或餅,“溫水就干餅”就是他的一頓午飯。在學校的時候,楊老師也常常一碗面就是一餐飯?!盎厝コ燥執⒄`時間了!”楊老師這么說。他日常穿一件普通的夾克、一雙布鞋或球鞋,非常樸素。他自己不重吃穿,卻常拿出錢來關心學生的生活。他累計為學生提供助研費、補助費數十萬元,他說:“解決了學生吃穿上的困難,他們才能專心做科研?!?/span>

楊老師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做科研。他常說:“我必須要做科研,不讓我做科研我會生病的。”可真生了病,楊老師也不忘做科研。病中他隨身攜帶一個布包,里面是他的項目資料、科研報告——因病他的記憶力減退,他總怕忘記了什么細節,就把材料隨身帶著。他常常提前吃好止痛藥,再召集團隊成員開會討論。好些團隊成員都快一年了才知道楊老師生病的事。直到去世前,楊老師也念念不忘未結題的“十三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他反復叮囑團隊成員:“認真完成重大專項課題,不要給學校丟人!”彌留之際,他已說不出話來,只直直地望著大家,楊老師的愛人常文靜老師說:“你放心,他們會把項目順利結題的?!贝蠹叶枷蛩WC,會認真完成課題,楊老師才放松下來。
楊老師1983年畢業于西安地質學院(現長安大學)地質礦產勘查專業并留校任教。1993年來我校任教,2006年晉升教授,2013年晉升三級教授。工作三十多年里,他專注于沉積巖石學、沉積學、儲層地質及油氣勘探目標選擇研究,參與了國家“六五”“七五”“八五”碳酸鹽巖油氣勘探科技攻關項目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研究,參與了“九五”、主持“十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研究領域涉及鄂爾多斯、塔里木、準格爾、柴達木、二連、四川、松遼等含油氣盆地的碳酸鹽巖、碎屑巖以及火山碎屑巖,尤其對鄂爾多斯盆地以及周邊阿拉善盆地、河套盆地和關中盆地曾進行過系統的盆地結構、沉積演化以及油氣分布規律研究,成果有效指導了相關地區的勘探開發。楊老師作為學校沉積學與儲層地質學科研創新團隊帶頭人,連續承擔主持“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研究項目,中石油、中石化、中國地調局重大項目以及企業橫向合作項目多項,并獲得過陜西科學技術獎、陜西高等學??茖W技術獎等多項科技獎勵。
說不完、道不盡。楊老師的去世是沉積學、儲層地質學界的遺憾,更是學校地質學科的一大損失。他用言傳身教影響著學生和后輩。他的真,他的正,他的誠,將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我們永遠懷念楊老師。
文:趙永剛
來源:《西安石油大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