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王海洋完成博士學位論文的最終答辯,10年的奮斗落下帷幕,他不僅是我校第一個順利畢業的博士研究生,也是我校本、碩、博一體化培養的第一個碩果。10年時光,他以奮斗定義青春,用努力鑄就夢想,完成了自我的蛻變?;仡欉^去的點點滴滴,成功與失敗,歡笑與淚水,老師的教誨,同學的關愛,家人的支持......都凝聚成為他生命中閃光的記憶。

切磋切磨 璞玉始成
2013年9月,王海洋從西石大啟航。彼時的他,和大多數新生一樣懵懂和迷茫。學習上沒有目標,學習成績不是特別突出,生活中也沒有特別熱愛的事情,只是盲目地隨波逐流而已。大三的時候,油價的暴跌促使他開始思考出路,所以他決定考研為自己的未來探尋更多的可能。考研也還順利,他以專業第一的成績被我校石油工程專業錄取,師從石油工程學院院長、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科負責人周德勝教授。
成為研究生之后,學習模式的改變導致生活節奏的加快,時間催著王海洋不斷向前走。在導師周德勝教授的引領下,他逐漸踏上了石油工程的科研之路?!拔曳浅P疫\可以遇見周老師,他廣博精深的學識,嚴謹治學的態度,謙虛平和的為人,讓我欽佩,給我啟迪。”他說。
周德勝教授長期從事水力壓裂關鍵核心技術、重大基礎科學問題研究,建立了適合鄂爾多斯盆地地質特色的體積壓裂技術體系,研究成果具有開創性和重大科學價值,部分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導師的指導下,王海洋選擇水力壓裂作為研究方向,這是一項有廣泛應用前景的油氣井增產措施,也是一項極具挑戰的研究。
在科研的道路上,王海洋保持著對科學的執著和追求,跟隨導師參與多項國家級和省級的課題,忙碌于實驗設計和論文撰寫,生活簡單而充實。為了了解最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他天天泡在網上看英文文獻,從查閱一個個讀不懂的英文術語開始,積沙成塔地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一點一滴地不斷進步。

王海洋坦言自己是一個“性急”的人,但做科研卻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拔业睦蠋熃o我說過,經濟上可能會有人一夜暴富,但學術上不可能?!边@句話給王海洋很大的啟發,他耐住性子,堅守寂寞,摒棄雜念,埋首沉淀。漸漸地,他開始享受安靜而專注的思考過程,這讓他找到了做實驗搞研究的感覺。“你不用想太多,只需要專注于學術問題本身就好。”他肯定地說。
甘于坐冷板凳,不斷地反思和積累,王海洋在讀研期間成功發表1篇核心文章,獲得6項發明專利和4項實用新型專利,并2次獲得國家獎學金。他說最讓他難忘的是在實驗室里面熬夜苦思冥想的樣子,是一個個問題出現、解決、又出現新問題的循環,是和導師討論問題時的眉頭緊皺,也是獲得成功喜悅之后繼續埋頭科研的時候。
“科研的道路艱辛漫長,但是成功的時候它給你帶來的成就感會讓你覺得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會讓你真正覺得自己人生存在價值和意義。”正是那3年緊張充實的研究生時光,讓王海洋更加堅定信心選擇這樣的生活去迎接更大的挑戰,因此他又開始準備考博,最終以考博綜合排名第一的成績考入我校石油工程與天然氣專業攻讀博士學位。

艱難困苦 玉汝于成
2020年9月,王海洋作為我校獲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以來招收的第二屆博士生入學,繼續跟隨周德勝教授從事多物理場耦合條件下水力裂縫擴張機理研究。
入學報到當天,王海洋就去了實驗室開始學習。對于接下來的讀博生涯,他有很清楚的認知,“讀研是要養成解決問題的技能,而讀博卻是要有面對新領域有自己分析問題的思維和方法體系?!彼f,“因為讀到博士的時候,不能指望學校和老師教自己太多的東西,更多的是要靠自己去思考和學習。”
從早上8:30到晚上11:30,王海洋都在實驗室里度過。頂著朝陽出發,伴著星空入眠??此菩量鄥s平淡的日子,他與時間爭分奪秒,也在為實現心中的理想不斷拼搏。僅僅3年時間,他發表的論文成功達到博士畢業的條件,并高分通過論文盲審,成為我校第一個順利畢業的博士研究生。
王海洋讀博的3年,正是新冠疫情流行的3年,和所有人一樣,他的正常生活也不可避免受到了影響。封閉在宿舍,不能去實驗室,不能與外界正常交際,當大家苦悶煩惱的時候,他卻積極樂觀地開啟集中精力科研攻關的生活,以多種方式調研課題背景,交流科研心得,勤奮實驗,積極思考,通過網絡每周與導師做匯報?!半m然少了行動自由,但是反而讓我們更好地進行深入的思考?!蓖鹾Q笕缡钦f。
王海洋主要研究滲流力作用下水力壓裂裂縫起裂與擴展機理,是我國油氣開采中一項理論性較強的基礎研究。他在基于線彈性理論和Biot固結理論建立了滲流力理論力學模型,開發了考慮滲流力作用的粒子-流體全耦合水力裂縫擴展數值模擬模型,在此基礎上系統全面的研究了滲流力作用對水力壓裂裂縫起裂與擴展的影響機理。
因為理論性較強,王海洋的科研場地就是在實驗室電腦跟前進行編程和數值模擬。因為國內對于這一領域的研究較少,自身經驗的缺乏,在開始的時候遇到的困難難以盡數,實驗沒有頭緒,也做不出滿意的結果。面對困難和挑戰,他毫不猶豫選擇堅持,連續泡在實驗室里查文獻、做實驗、分析數據,最終收獲了更深刻的專業認識和更全面的能力塑造,先后發表了4篇SCI,3篇國際會議文章,授權6項發明專利,3項實用性發明專利。其中,“Numerical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seepage force on the stress field around a vertical wellbore”發表在《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Computational Fluid Mechanics》(中科一區TOP)。
博士做科研就是要超越前人,超越同時代的人,可超越又談何容易?盡管有了前期良好的積累,王海洋在水力壓裂技術領域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理論研究與數學建模經驗,可在撰寫博士論文期間,他還是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歧途和失敗,有時候甚至整個論文科研框架的崩塌,這讓他深陷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之中,再加上中途因病住院3個月,身體的不適和學業的停滯讓他痛苦得一度想要休學。他坦言那段期間如同打仗一樣,“每天都在和科研難題斗爭,和自己的焦慮沮喪斗爭,和成長過程中面臨的各種生活壓力斗爭?!?/p>
所幸有導師周德勝教授的包容和開導,有親朋好友的支持和關懷,再加上自己的韌性和不服輸,王海洋最終堅持下來,走過這段人生低谷,邁向了更高的山峰。他不僅順利拿下博士論文的盲審和答辯,還憑借博士研究課題的相關成果成功拿到了2021年度石油工程巖石力學十大科技進展獎、中國發明協會發明創業創新獎二等獎。

天道酬勤,功不唐捐。這位忠于夢想的大男孩,終于在自己的領域熠熠生輝,他的心中充滿了感激:“感謝母校,感謝我的導師周德勝教授,感謝馬先林老師、劉順老師、黃海老師、袁士寶老師、劉志坤老師等石工院眾多老師在科研和生活中給予了我幫助和支持,在我博士論文的封面應該有石工院各位老師的功勛章?!?/p>
一路探索,一路收獲,如今的王海洋終于可以放下沉重的學業壓力,帶著對科研的熱愛和對社會對國家的使命感,在科研之路上繼續前行,做一個嚴謹勤奮的追夢人。

求知探索 握瑜懷玉
經過10年的磨礪和沉淀,王海洋在西石大這片沃土上,逐漸成長為一名獨立思考,勇于探索,敢于挑戰,能獨當一面的科研人員。10年的拼搏,他收獲的不僅僅是一張博士的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澳感Yx予我的不僅僅是學識的增加,見識的提升,更是一種好學力行自強不息的精神?!彼屑さ卣f。
讀博期間,王海洋從不熬夜,也不會太早起床,還雷打不動地堅持午休,稍有空閑還喜歡呼朋喚伴去打羽毛球,但這并不耽誤他的學習和科研,問及秘訣就是在于他超強的自律和工作的高效。他談到:“我每天都有定點的任務量,細化到要做哪些事情,解決哪些問題,科學的規劃促使我高效率地完成我想做的事情。”高效的工作讓王海洋有更多的思考和休息的時間,規律的作息讓他更能精力充沛地投入所熱愛的科研中去。
鉆研學術的王海洋拒絕“閉門造車”,他尋找著各種機會與外界交流學習。他先后參加SPE會議、ARMA會議、IFEDC會議等多項具有影響力的國際會議。他不僅聆聽眾多專家學者的講解,了解科研前沿發展,還在會議上勇敢地對自己的研究成果進行宣講,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這些對外交流擴充了他的學術視野和問題解決思維,也促使他養成了勤于思考的習慣。
在漫漫的求學生涯中,王海洋并非“埋頭苦讀”,他清楚地認識到“學習不僅僅是學習知識,還是提升社會責任感的過程。”所以在學習科研之余,他總會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和班級服務。他擔任班長,熱心為同學們做好后勤服務。作為實驗室的老大哥,他經?!皵D”時間去輔導學弟學妹們的學習和科研,帶領他們參與各項學科競賽,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比起忙碌后的疲憊,他內心更多的是幫助他人的滿足和快樂。
目前,王海洋的研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這種研究成果還只是停留在理論探討層面上,還不能運用在實際生產上。可他表示自己還將繼續堅持基礎研究,“未來我會將滲流力理論研究體系與現場水力壓裂施工優化設計方法相結合,補充和發展我國非常規油氣儲層水力壓裂改造理論研究體系,為非常規油氣儲層壓裂高效開發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持?!痹捳Z樸實,卻道出了一位年輕學者的學術激情和學術奉獻精神。
同時,作為一名黨員,王海洋也非常注重自身黨性修養的提高,他積極參與支部的理論學習,也多次和同學們一起去參與社會實踐。多次的黨建活動使他更真切地體會到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更加懂得感恩和奉獻,從而能夠始終懷著一顆“我為祖國獻石油”的赤子之心,走在追夢的路上。
日復一日的訓練,有條不紊的計劃,堅決有力的執行,這些良好的習慣讓王海洋收獲滿滿,從首屆博士獎學金到孫琦越獎學金,從中國發明協會創業獎創新獎到石油工程巖石力學十大科技進展獎......這些無不揭示了唯有努力和堅持,才能登高致遠。

“要想在學術道路上走得長遠,首先要認識自己,其次是堅持?!睂ν鹾Q髞碚f,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探索石油工程領域的技術難題是他心之所向,是可抵歲月漫長的熱愛,無論取得的小成果,還是遇到的挫折,都將伴隨星光,照亮他未來的路。
王海洋說,畢業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未來他將留在母校當一名教師教書育人,繼續秉持科研報國的志向,服務國家能源戰略目標,用科研的力量解決現實難題。
堅持夢想,且歌且行。祝福你,王海洋博士!

附:王海洋,西安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學院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專業2020級博士研究生,漢族,中共黨員,陜西咸陽人。他專注石油工程領域巖石力學前沿科學問題,圍繞多孔介質多物理場耦合作用下水力裂縫起裂與擴展機理問題開展研究,發表SCI文章4篇,其中一區TOP一篇;發表SPE、ARMA等國際會議文章3篇;授權中國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2件。曾獲3次國家獎學金、1次孫越崎優秀學生獎、中國發明協會創業獎創新獎二等獎、2021年度石油工程巖石力學十大科技進展獎、油氣田勘探與開發國際會議優秀論文獎、“挑戰杯”陜西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省級銅獎、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省級銀獎;獲西安石油大學優秀三好學生,優秀班干部等多項榮譽。
來源:西安石油大學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