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7月1日,《中國教育報》教育展臺版刊發了我校《圍繞高水平大學目標 加快人才隊伍建設》報道。現將《圍繞高水平大學目標 加快人才隊伍建設》全文予以轉載,供我校師生交流學習。
近年來,西安石油大學正確把握國家人才隊伍建設政策機遇,圍繞建設特色鮮明高水平大學的奮斗目標,在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青年教師培養培育,崗位聘用與考核方面加強機制創新,取得了明顯成效。
四項措施加快人才隊伍建設
學校通過大力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為學科帶頭人搭建事業平臺、加快青年教師隊伍培養培育和形成有效的制度建設激勵機制四大舉措,提高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大力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是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早在2010年,該校就召開了首屆人才工作會議,印發了《關于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決定》《人才引進工作管理辦法》等制度文件,明確了人才引進的學科范圍、基本條件和支持措施。學校設立專項經費引進海內外優秀人才,建立學校、院(系)、學科帶頭人共同分擔、分工負責、形成合力的人才引進工作機制,通過提供科研啟動費、實驗室建設費、安家費、住房補貼,安排配偶工作等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大引進人才工作力度。
為解決人才引進過程中遇到的信息不對稱難題,學校采取走出去、請進來,人才舉薦人才,發布需求信息,走出國門舉辦海外人才招聘會等方式延攬海外人才;為解決人才引進的針對性,主動發揮學術委員會對引進人才的評價作用,將引進重點面向主干學科、優勢學科、急需發展學科;為解決引進人才教授評審難的問題,積極與陜西省教育部門、人社部門、省人才工作辦公室溝通協調,開辟海外人才職稱評審綠色通道;學校還為海外學者設置特殊人才崗位,配置學術助手,并聘任擔任學術委員會領導職務,授予學術權力,增強使命感,發揮其學術引領作用。
支持一批學科帶頭人干事業是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的核心。在做好海外人才引進的同時,有計劃、有重點地培養學術造詣深厚、創新意識強、教學經驗豐富的學科帶頭人,通過申報各類人才工程項目,提供優質教學科研資源和經費保障,配備學術助手,支持學術成就突出的中青年教師晉升二級教授、三級教授,資助出國做高級訪問學者,資助在國內外高水平學術機構任職,堅持開展健康檢查和慰問等措施,為學科帶頭人搭建好干事業的平臺,營造潛心作學問的學術氛圍,促進學科帶頭人多出成果,提高其在國內外學術影響力,促進學校教學科研水平提升的突破。
青年教師是學校發展的未來和希望,加快青年教師隊伍培養培育是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重點。學校45歲以下中青年教師占61.04%,中青年教師成為師資隊伍的主要群體,針對師資隊伍年輕化趨勢,學校采取多種措施,搭建青年教師成長進步的階梯。
一是實施青年教師學歷提升工程。該校積極吸引一批優秀博士來校工作,出臺了《接收優秀應屆畢業生考核辦法》,通過廣泛宣傳、熱情服務、提高待遇、解決青年博士遇到困難,為新引進的博士提供安家費、科研啟動費、住房補貼、高聘講師二級崗位、優先分配住房等手段吸引人才。該校鼓勵在職教師攻讀博士學位,青年教師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崗位工資、薪級工資和績效工資基礎部分照常發放,能夠承擔工作任務待遇不受影響,獲得博士學位后給予學費資助并提供科研啟動經費;攻讀學位期間專業技術職務正常晉升。
二是實施青年英才培養計劃。學校滾動建立了青年英才隊伍,對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突出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青年教師給予重點培養,制定《西安石油大學青年英才支持辦法》,先后遴選了10名青年拔尖人才、26名青年骨干教師,對于拔尖人才每年提供10萬元專項經費,支持拔尖人才提高教學和研究能力;拔尖人才、骨干教師在職稱評審中實行等額評審;在崗位聘用、住房分配方面采取政策傾斜;在出國進修方面優先選拔,全額資助。
三是開展青年教師培訓計劃。學校制定《教師出國管理辦法》,從2012開始,3年投入700余萬元師資專項經費用于支持青年教師出國,每年選拔20名1975年以后出生的青年教師出國培訓,兩年支持了39名青年教師出國進行學術訪問;3年派出教師參加國際學術會議17人次,累計完成對110位新進教師崗位的教育培訓工作;選拔8位青年教師參加陜西省高等院校中青年教師職業素養及教學能力專題培訓班;組織青年教師參加教育部高校教師網絡培訓86人次,參加陜西省各類專題培訓43人次,開展暑期外語培訓78人次。
四是加強制度建設。形成有效激勵機制是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抓手。學校大力加強制度建設,通過制度杠桿調節,形成有效激勵機制,不斷提高學校核心競爭力。
學校建立了二級單位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將規劃涉及到的師資隊伍目標、結構、培訓、青年教師培養任務按年度分解各有關單位,使階段性目標更清晰,責任主體更明確。同時建立了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目標責任制,把人才隊伍建設作為戰略任務納入二級單位黨政班子的目標責任,進行綜合評價考核,為“十二五”規劃實現奠定了基礎。
學校通過職稱評審、崗位聘用制度的調整促進師資隊伍水平提高。2009、2012年先后兩次提高專業技術職務評審標準,在職稱評審中,加大青年教師的支持力度,通過直接聘任、等額評審、重點經費支持,海外學術訪問等多種方式,調動教師潛心教學的動力。該校實施專業技術崗位聘用制度,加強對受聘人員崗位聘期目標的考核,對完成崗位聘期目標的優秀人才實施低職高聘,對不能完成崗位聘期目標的人員給予一年的延展期,延展期內仍不能完成崗位聘期目標的人員實行高職低聘,這一政策制度的出臺在學校引起較大反響,對于促進專業技術人員做好教學科研起到了積極作用。
兩方面表現人才隊伍建設成效
經過幾年的持續努力,該校人才隊伍建設成效顯著,師資隊伍規模快速增長,隊伍結構不斷優化;人才引進的體制機制初步建立,人才會聚效應逐步顯現。
近3年來,學校引進教師106人,增加9.7%,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由2011年的241人增加到2014年的332人。四年凈增博士91人,博士學位教師占教師總數的30.29%;教授、副教授職稱人數增至344人,其中,二級教授10名,三級教授24名;教師隊伍新增國家特殊津貼專家5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別人選2名,全國模范教師1名,省先進工作者1名,省重點領域頂尖人才1名,省突出貢獻專家2名,省級優秀教師、教學名師14名,享受省三秦人才津貼人選21名;引進省三秦學者1名,,其中全職項目7人,短期項目2人。先后遴選10名青年拔尖人才,26名青年骨干教師,6名青年教師高聘教授崗位,5名青年教師獲批“陜西省科技新星”稱號,師資隊伍總量實現了現有條件下的最大限度增長。
學校先后獲“陜西省政府部門人才工作聯系點”,陜西省人力資源保障部門授予的“博士后創新基地”,學校海外人才引進工作入選“全國教育系統組織人事人才工作百名優秀創新案例”。
目前,學校人才引進的體制機制已經初步建立,人才會聚效應逐步顯現,人才工程項目初見成效。
學校的主干學科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都配備了項目資助的海外學者,引進的海外人才、成長起來的高級專家在教學、科研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5年來,學校趙靖舟教授獲“國家特殊津貼專家”、“陜西省重點領域尖端人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人選”稱號;屈撐囤教授獲“陜西省突出貢獻專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人選”稱號;趙國仙教授入選“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并帶領21人組成的“石油專用管腐蝕與防護”創新團隊,成長為陜西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陳軍斌教授獲“全國模范教師”稱號;竇益華教授獲“陜西省師德標兵”稱號;傅海威教授入選“陜西省新世紀三五人才工程”人選;李濤教授獲批“陜西省人文社會科學青年英才”稱號。
學校石油工程學院高層次人才明顯聚集,逐步形成包括學者楊江、周德勝、王壽喜、朱華揚、徐建平、李剛、尹小龍,全國模范教師陳軍斌、省教學名師李琪、國家獎獲得者譚成仟等高層次人才組成的高端人才群。
近5年來,該高端人才群共主持14項國家項目,7項省部級項目,主持科研項目實到科研經費6200余萬元,先后獲國家獎勵2項,省部級獎勵4項。其中,王壽喜主持的“天然氣長輸管道動態模型泄漏檢測技術研究(榆濟管線)”項目合同經費1650萬元,為學校歷年來單項合同經費最大的科研項目;譚成仟參與完成的“油氣煤鈾同盆共存富集成藏理論技術創新與多種能源礦產協同勘探”研究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近5年,學校青年博士群體的教學科研水平明顯提升。40歲以下的青年人才申請國家科學基金項目190項,占全校的49%;獲得立項資助35項,占全校的59%;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SCI、EI、SSCI、新華文摘收錄、人大報刊資料復印)122篇,占全校同期同質量論文數量的29.9%。拔尖人才、骨干教師完成國家項目14項,省部級項目24項,獲省部級獎勵2項。數學博士折延宏,目前承擔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材料學科新引進的青年教師宋海洋,獲國家教育部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人選,陜西省科技新星稱號,來校僅4個月發表SCI論文4篇,組建的“先進材料計算與設計”團隊獲校級青年科研創新團隊;機械學科引進的德國博士崔璐,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各1項;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科研部青年教師左玲,在2012年陜西省高校首批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能手評選活動,獲得“陜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能手”稱號。
學校化學化工學院青年優秀人才凸顯。歸國博士張智平破格晉升教授,擔任學校青年科技創新團隊負責人,拔尖人才陳剛博士,2011年以來發表CSI論文17篇,獲專利9項,獲省部級獎勵2項,廳局級獎勵2項,目前承擔省部級、廳局級縱向項目各1項。該院青年教師獲拔尖人才稱號3人,數量居全校之首,2名青年教師獲“陜西青年科技新星”稱號,占全校獲此殊榮的20%。2011年以來,該青年英才群體承擔縱向課題16項,其中國家級別4項,省部級7項,廳局級9項;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2項,地市級2項,省高校科技獎4項;發表SCI論文37篇,EI4篇,獲專利14項。
未來人才隊伍建設發展方向
師資隊伍是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的主體力量,是學校發展的能源和動力。該校雖然采取了各種措施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但隊伍的數量、質量、學科分布與高水平大學要求還有一定差距。
學校將繼續貫徹校黨委《關于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決定》,圍繞學校建設石油石化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發展目標,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提高人才服務水平。按照“擴大規模、提高質量、優化結構、強化梯隊”的要求,堅持引進與培養并舉,以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和創新團隊建設為重點,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和能力建設,著力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推動人才強校戰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優秀人才成長成才的制度環境,使高層次人才的數量明顯增加,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學術骨干大量涌現,逐步建設規模適當、結構合理、素質精良、師德高尚、敬業樂教的高水平大學師資隊伍。
學校有關負責人表示,實施高層次人才建設計劃、青年英才培養培育計劃是西安石油大學推行人才強校戰略,此舉提高了學校核心競爭力,推動學校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