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一個好消息在我校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不脛而走:學校正式接到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和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的通知,“資源勘查工程”專業通過認證,將納入《華盛頓協議》互認專業名單,有效期為6年。聽到這個好消息,地學院的很多師生感到既高興又欣慰。為了完成這項工作,他們已經奮斗了一千多個日日夜夜,三年來的點點滴滴瞬間都浮現在眼前。
歷時三年兩次申請,全面推進專業認證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制度是提高工程教育質量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專業建設發展的良好機遇。為抓住這一機遇,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自2016年初就啟動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隨后,學院多次派出調研小組赴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質類專業認證委員會秘書處、昆明理工大學等地,學習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相關制度及成功經驗。2016年9月,學院第一次提交了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的專業認證申請報告,同時按照專業認證標準進一步完善提升專業建設,遺憾的是這次沒有被受理;2017年9月,第二次提交申請報告,并于同年11月接到認證申請報告受理通知,2018年4月接到專家組進校考查通知。從接到相關通知的那天起,學院上下就積極行動起來,著手自評報告的撰寫和支撐材料的準備工作。
為切實做好相關工作,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動員全院教師,積極投入到專業認證之中。學院黨委書記馬行天說,學院多次召開黨政聯席會議專題討論,學院領導以上率下帶頭進行集中學習,以高標準、嚴要求落實工作任務,切實推進專業認證工作。2018年3月初,學院召開全院動員大會,時任院長王鳳琴教授對專業認證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和安排,要求全體教師凝心聚力打好硬仗,扎扎實實全力推進。
學院立即成立了由全體院領導、專業負責人和骨干教師組成的專業認證工作組,工作組又根據不同的工作職責組建了各工作小組。工作組定期召開工作推進會和專題研討會,討論專業認證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各工作小組也會定期進行自查,及時發現問題,并就在認證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及時溝通交流。

團隊協作齊心協力,保質保量完成自評報告
“專業認證申請受理只是萬里長征走完的第一步,接下來自評報告的撰寫至關重要,這是專業認證能否繼續進行的關鍵所在。”從專業認證啟動以來一直參與此項工作的郭小波老師說,自評報告內容涉及教學環節的方方面面,牽一發而動全身。為保證報告的嚴謹嚴密,學院上下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加班加點做了大量工作。郭小波老師自己在吃透專業認證制度中的達成度計算方式后,多次組織學院內專業課老師及其他院系的公共基礎課老師,用自己制作的培訓多媒體詳細講解關于達成度計算的細節,確保了將每一門課程均科學合理地納入專業認證評價體系中。

達成度計算培訓
在課程達成度的計算過程中,更是做到了全校共同協作。理學院、外國語學院、人文學院、石油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計算機學院、體育系的任課老師全程配合,完成了相關基礎課程的達成度計算。尤其是承擔全校本科生數學及大學英語課程的理學院和外國語學院的老師們,從材料開始撰寫,他們就與地學院老師一同開會培訓,認真學習關于工程專業認證的理念,按照OBE理念對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模式進行達成評價,對課程教學大綱進行修訂,對照畢業指標點分解計算每一學期的達成度,由于數學和英語課程往往是大班授課,所以對于代課老師來說任務量是巨大的。正是有了每一位老師盡心盡責地付出,專業認證工作才得以有條不紊地推進。
資源勘查工程專業認證的負責人肖暉老師說:“自評報告的撰寫過程,是我們整個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們這個團隊集中了全院力量,由學院領導,劉漢香、張云姿、郭艷琴、李磊、田建鋒、郭小波、趙衛衛、耳闖、單長安、楊飛龍、尹帥,學生管理辦公室的李化杰、邱嶺、周毅華、王偉力老師,教學管理辦公室的戚穎、周子菊等老師和實驗室的胡林楠、王若梅、張蓬勃、藺曉燕、張春灌、陳斌等老師組成。他們承擔了大量的工作,小組成員分工合作、關系融洽,工作氛圍非常好。”
自評報告撰寫集全院之力,反復修改不少于幾十次,比如對其中教學大綱的修改以及培養方案的反復研討修訂,大家先是內部討論修改,聽取專家意見后再討論修改,成稿時連老師們自己也不知道修改了多少次。畢業要求指標點分解到哪一章節,他們也是進行了無數次的討論和修改,新版培養方案根據專業對畢業生在畢業五年后能夠達成的職業和專業成就提出培養目標,由此確立學生畢業要求,明確學生畢業時應該掌握的知識和能力,并將其細化為知識能力指標點,用矩陣圖的方式說明課程體系與畢業要求指標點的對應支撐關系。老師們根據支撐矩陣關系編寫課程教學大綱,設計課程教學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負責畢業生信息反饋章節的老師為了讓畢業生填寫一份問卷,更是輾轉多次才能聯系到畢業生。

任課教師培訓
盡心盡力,把專業認證當作自己的事情來做
“我們就是要全院統一步調,人人參與,人人要為專業認證做貢獻。”學院黨委書記馬行天說,把黨建工作和專業認證工作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是地學院一直以來的做法。
三年來,參與專業認證工作的老師們為之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大家在完成日常教學科研管理等工作的同時,利用晚上、周末、寒暑假加班加點,討論專業認證相關問題,不斷修改完善自評報告和支撐材料,最終完成了三百多頁的自評報告和一千多頁的支撐材料。老師們把專業認證的事完全當作自己的事來做,盡心盡力、甘于奉獻。
在對內推進工作的同時,學院積極向其他兄弟院校學習,學經驗、找差距、明方向、補短板。學院組織專業認證工作組前往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進行學習調研,工作組在學成歸來后,還召開專題會進行交流研討,為專業認證構筑良好的基礎。2018年暑假,學院領導親自帶領專業認證小組到北京、南京等外地高校學習,所去的高校都曾通過了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專業認證,全面深入準確地了解專業認證的實際情況,虛心學習經驗,請校外專家對學院自評報告把脈,聽取寶貴的意見,回校后再進行多次修改。
在走出去交流學習的同時,學院還邀請校內外專家前來進行講解。天津大學的胡繩蓀教授為全院師生作了課程目標落實、考核與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等方面的講解,使每位教師充分理解專業認證的核心理念以及具體做法,達到“學懂”“弄通”“做實”。
“在這個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持續改進的基本理念在每個老師心中更加成熟了,正確的理念指導著教學工作的不斷完善,促使教學過程更規范,教學目標更具體,實現了以專業認證驅動教學創新,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水平。這是一個教學改革自我完善的過程。從申請專業認證那天開始,我們要做到形式和內容高度統一,對教學起到實質性的提升效果。”學院教學副院長宋立軍說。
不斷持續改進,為高水平大學建設增光添彩
時間過得飛快,距離專家組進校的日子越來越近,大家的工作也越來越緊張。學院黨政聯席會議決定,2018年國慶節不放假,專業認證小組利用假期在明德校區封閉工作,根據專家對已經提交的自評報告提出的修改意見進行最后的修改完善。連續一周的加班加點,學院領導全程參與,青年教師按照各自負責的章節進行逐字逐句地修改,確保每一個數據、每一份大綱都準確無誤。學院袁炳強、吳少波、時保宏三位教授對最終的自評報告進行審定,多次加班到深夜才回家休息。

2018年國慶節期間封閉工作
2018年10月15日至18日,地質類專業認證委員會專業認證工作組一行來校考察。在學校領導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全體教師精神飽滿、準備充分。專家組從代課老師到在校學生及畢業生代表,從實驗室設備到每一份考試試卷,從教學大綱到培養方案,按照認證標準及流程對所有佐證資料進行了全面、系統地檢視。18日上午,專家組在雁塔校區召開反饋會,對進校后的考察結果進行了客觀全面的總結。專家組表示,對照專業認證標準,資源勘查工程專業整體達到了工程認證所需的基本條件。聽到這句話,地學院的老師們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2019年6月,學校接到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和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的通知,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資源勘查工程”專業順利通過認證。

專家組進校考察


專家組查閱資料
伴隨著專業認證工作的不斷推進,地學院初步建立了以學生為中心、以成果為導向、持續改進的本科教學質量保障新體系。在此過程中,還培養了一批對OBE理念有深刻理解的管理人員和教師,為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奠定了基礎。通過對任課教師、教學管理人員進行OBE理念和專業認證等系列培訓,使“以學生為中心,以成果為導向,持續改進”三大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并落實到日常教學活動中,逐步實現了“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終結性評價向發展性評價”“重知輕行向知行合一”的三大轉變。學院的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步入了制度化的軌道,這必將為學校的高水平大學建設提供新的動力。
文:陳斌、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