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我校研究生支教團(以下簡稱研支團)成員們選擇堅守自己的初心,在最美的年華里踐行自己的使命,成為祖國西部山區的支教老師。剛放下書包,便又背起行囊,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身難忘的事。

研究生支教團
五年青春接力,傳承從不停歇
自2015年8月起,我校研支團在陜西省安康市漢陰縣開展支教扶貧工作。五年以來,支教團成員繼承志愿服務精神,默默耕耘,助力扶貧工作,把情、把汗、把心都留在了漢陰縣這塊土地上,盡管有種種困難,依然風雨無阻,堅持著對支教的那份初心與執著,用行動戰勝自我,在漢陰縣這塊土地上地揮灑青春熱血。到2020年8月,已有5屆研支團19名成員順利完成支教任務,載譽而歸,累計服務學生2000余人,服務時間達16000課時。

研支團成員在上課
立足教育教學,提升教學質量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五年來,我校研支團堅持扎根基層學校,克服飲食、氣候、交通等諸多不便,為山區農村的孩子們帶去知識、希望和夢想。在服務學校,他們嚴守支教講臺,嚴格要求自我,做好教育教學,積極探索教學新模式,開展教學課程理論研究,科學分析授課技能技巧,研究探索教學方法,總結教學經驗。結合實際、潛心設計,備好每一堂課、講好每一節課、改好每一次試卷。同時積極尋找線上資源,達到有效資源共享,提升教學品質。

開學第一課、課下輔導
在工作期間,多名研支團成員還兼任學校部分科室行政工作。支教團成員基于所在服務學校的工作安排,充分發揮自己所學,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和各項行政工作。同時,通過人文關注、友伴關懷等方式幫助服務地學生樹立成才報國的遠大理想,以人格影響人格、用心靈塑造心靈,踐行研支團初心,為服務地的教育事業和社會發展注入新鮮活力,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研支團參與扶貧工作
“走進校園,走進基層,這樣的經歷或許這輩子只有一次,但卻是人生中最絢爛多彩的一筆。”研支團成員毛蕊欣說道。

研支團成員毛蕊欣輔導功課
“作為一名支教老師,我常常在想能在這一年里為孩子和學校多做些什么。”第21屆研支團隊長黨佳城如是說。

研支團成員黨佳城做考前輔導
弘揚志愿服務,愛心薪火相傳
支教五年以來,我校研支團走進以招收殘疾兒童為主的特殊教育學校——陽光學校以及支教學校開展志愿服務活動。舉辦了“情暖寒冬,點亮微心愿”活動(覆蓋三所學校);為患病的張仲文同學,發起“伸出援手 愛心捐款”公益活動(募捐到愛心款項19455.5元)。同時,還為山區留守學生贈送學習大禮包(211人);開展“祭掃烈士墓,弘揚愛國情”宣誓活動;看望孤兒、孤寡老人;在疫情期間,組織開展學業幫扶等活動,為51名醫務人員子女輔導功課,為一線醫務人員解決后顧之憂。

在敬老院開展志愿服務 為醫務人員子女開展線上輔導
在教學之余,研支團成員充分利用周末等時間到貧困學生家里走訪,通過與學生家長談心談話,使家長認可學習是孩子走出大山的出路,支持孩子讀書學習;同時,針對輟學的學生,配合學校的控輟保學工作,與學生進行談心談話,讓學生找到學習的信心和動力。

研支團成員在家訪
腳踏實地前行,再創輝煌明天
通過大家的努力,我校研支團成員獲得了團漢陰縣委、服務地學校和社會媒體的一致認可,他們給予研支團成員高度評價,鼓勵我校研支團的年輕老師們不忘初心,繼續為基層教育貢獻青春力量。教書育人、扶貧濟困,我校研支團成員們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也將一如既往不斷自我完善,不斷拼搏進取,為祖國西部建設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媒體報道

表揚信
2020年8月,第22屆研究生支教團的5名志愿者接過前任成員手中的旗幟,也將踏上支教服務的征程,前往漢陰縣初級中學、漢陰縣實驗中學、漢陰縣恒大小學進行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他們將用青春和汗水為受援學校的教育事業、為祖國的教育扶貧事業作出新的貢獻,彰顯西石大青年學子的擔當。
(文/西安石油大學研究生支教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