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上午,我校石油工程學院海油2001班楊子涵同學在西安唐都醫(yī)院成功采集了造血干細胞,他的這份愛心和善舉也將為遠方的白血病患者帶去重生的希望,充分彰顯了對生命的敬重,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他已成為陜西省第278位、全國第15436位骨髓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2021年7月,楊子涵在一次獻血的過程中了解到造血干細胞的捐獻,于是他通過自愿報名加入了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2023年1月,他接到中華骨髓庫和陜西省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的電話,告知自己的HLA分型與某地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當工作人員再次征求他的捐獻意愿時,他的心情十分激動,因為非血緣關系的人類白細胞抗原的相合率是十萬分之一。他沒有絲毫猶豫,毅然決然同意捐獻自己的骨髓干細胞去挽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2023年6月13日,經過二次高分、體檢后,楊子涵根據患者造血干細胞移植計劃,他在病床上經歷了五個多小時,手臂和腳踝分別插有針管,手臂抽血,經過分析機將血液中的造血干細胞分離出來后并從腳踝處輸回身體,成功采集到他的造血干細胞混懸液。隨即醫(yī)生將造血干細胞懸液裝入轉運箱,登上飛機,為一名陌生的白血病患者帶去生命的曙光。

在確定捐獻前,楊子涵的愛心善舉也得到了父母和女朋友的支持和肯定。他說:“我希望父母的同意不僅僅是對我所做決定的尊重,也能從內心里為我感到驕傲。”但在手術之前,為了不想讓父母、親友和老師擔心,以更好的狀態(tài)全身心地投入到捐獻中,他僅僅只讓女朋友陪在他的身邊。同時,他積極鍛煉身體,增強體質,隨時做好捐獻的準備。

捐獻結束后,楊子涵次日返回學校,便轉戰(zhàn)到緊張忙碌的期末考試復習之中。6月20日,石油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張建高代表學院一行前往宿舍探望,送去了學校和學院的關心與祝福,高度贊揚他的善舉彰顯出當代大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強烈社會責任感,并要求學生工作辦公室積極做好楊子涵同學的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各項幫扶和保障工作。面對贊譽,他說道:“我是非常熱愛醫(yī)療事業(yè)的,但是非常遺憾未能成為一名醫(yī)學生,但是我想用自己的行動來為醫(yī)療事業(yè)默默做著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因為這個造血干細胞的非親緣配型成功概率是極低的,大概在十萬分之一左右,沒想到會配型成功,更沒想到會這么快配型成功。最開始接到初配成功的電話時我一度以為是詐騙,但是后來確認后,我的心情是既激動又害怕。激動的是我能配型成功,害怕的是擔心會有副作用,但是經后續(xù)深入了解,我懸著的心也逐漸的放了下來。我開始盼望著采集的那一天到來,這種感覺是沒經歷過的人無法了解的。我能給患者生命的希望,這是我的榮幸。這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作為一名新時代大學生的擔當,作為一名當代社會公民的義務。希望通過我的點滴付出,讓患者早日戰(zhàn)勝病魔。”他還呼吁更多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加入中華骨髓庫,為世間廣大血液病患者帶去一份生的希望!

楊子涵自愿報名捐獻造血干細胞,奉獻愛心挽救白血病患者的善舉,充分展現了新時代大學生勇于擔當的社會責任,傳遞了青春正能量,踐行了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更是詮釋了堅韌不拔、奉獻人民的鐵人精神。
楊子涵,男,中共預備黨員,天津武清人。現任石油工程學院學生黨建辦公室副主任、海油2001班科創(chuàng)委員。自入學以來努力學習,曾獲中國石油獎學金、二等學業(yè)獎學金及單項獎學金、第三屆中國海洋工程設計大賽國家級三等獎、第十三屆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非數學類省級二等獎等獎項。同時還堅持參加各類志愿服務活動,截至目前已累計獻血1600cc,疫情期間加入學院抗疫先鋒隊和家鄉(xiāng)抗疫志愿服務隊,累計服務時長達百余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