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油”而建,為“油”而興。作為西北地區惟一一所以石油石化為特色的多科性普通高等學校,西安石油大學即將迎來自己的65歲生日,在多年的辦學歷史中,學校始終為國家戰略和石化行業服務,憂國奉公。
漫步在西安石油大學的校園中,秋色宜人、郁郁蔥蔥,師生面貌朝氣蓬勃。學校是陜西省人民政府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三大石油公司共建院校,也是陜西省“十二五”期間高水平大學建設工程入選院校,65年來,學校累計培養各類畢業生11萬余人。
目前,學校有三個校區,占地2133畝,設有17個院、部、系,1個聯合培養博士學位授權學科,1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7個本科專業。形成了石油與天然氣工程等8個省級優勢學科,2013年學校正式獲批為陜西省博士后創新基地,并聘請了張國偉、高德利、顧心懌、李鶴林、羅平亞、趙季平等10余位國內外院士和專家作為特聘教授,引領著學校高水平學科建設的發展。
近年來,西安石油大學以延安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教育為主線,努力營造濃厚的“為祖國加油,為民族爭氣”的文化氛圍。在新、老校區通過“鐵人”塑像、抽油機模型、以石油單位名稱命名校園道路和廣場等形式,折射出石油傳統、石油特色、石油精神,讓學生在耳濡目染和潛移默化中感受石油行業的光輝形象。
在新校區的“鐵人”王進喜紀念館里,通過資料和實物的展示,生動形象地向全校師生詮釋了“鐵人精神”,并在學生中大力弘揚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石油精神,形成了優良的校園主題文化。65年來,“為人誠實、基礎扎實、作風樸實、工作踏實、開拓創新”的“四實一新”人才品牌,廣受用人單位的認可與歡迎。
截止2015年,西安石油大學本科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已連續21年保持在90%以上的較高水平。作為陜西省唯一一所教育管、辦、評分離改革綜合試點單位的公辦本科院校,緊抓契機,以“權責統一、統籌兼顧、放管結合、有序推進”為原則,逐步落實學校辦學主體地位,推行“院辦校”,激發院(部、系)辦學活力,實行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的相對分離,保障學術權力相對獨立運行。
根據國家和石油石化工業的發展,該校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大力提升課程興趣度、參與度、挑戰度、獲益度和延伸度。成立了“大學生學習服務中心”,嚴格學習制度,強化學習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基于石油石化行業工作條件和工作性質的特殊背景和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的具體要求,該校通盤考慮學生終身職業生涯規劃,準確判斷全國石油類人才格局的發展需求,積極推進按大類招生分專業培養的模式改革。
在拓寬專業口徑方面,學校構建了“模塊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按專業大類分模塊的課程體系平臺;進一步完善了石油工程(教改班)、石油工程(國際班)、地質學(創新班)、會計(國際注冊會計師ACA)班、俄語(教改班)等個性化人才培養方案。為了順利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進一步充實了石油工程(卓越班)、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卓越班)、測控技術與儀器(卓越班)、化學工程與工藝(卓越班)、焊接技術與工程(卓越班)等人才培養方案。在近三屆的101名畢業生中,石油行業就業學生比例高達97.44%。
與此同時,西安石油大學積極發揮學科、文化、區位三大優勢,為學生留學、游學、訪學等海外學習、交流、考察和實習等提供機會。先后與美、加、英、澳、德、俄、哈薩克斯坦等國家的55所高校(機構)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其中,與美國13所大學開展“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項目;與美、俄、韓等國大學開展了“2+2本科雙學位”項目;與美、英、德等國大學開展“4+1”、“4+2”碩士項目以及博士生獎學金項目;與俄、美等國大學開展“交流生項目”;開展有寒暑期赴美、英、德、法等國的短期出國項目。
學校先后被教育部批準為“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受院校”,獲批“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自主招生院校”和“來華留學生示范基地”建設高校,現已累計培養來自50個國家的留學生3000余人。特別是針對我國石油石化企業“一帶一路”國際化發展戰略需求,面向中東、中亞等地區積極開展來華留學生教育工作。
“團結、勤奮、求是、創新”的學校校風激勵著一代又一代西石大人,廣大教職員工又用實際行動對校風進行了充分詮釋。“好學力行、自強不息”的校訓更是對學校辦學傳統和治學風格的深刻概括,和對石油人不畏艱險,勇攀高峰精神的高度凝練。65年風雨兼程,65年砥礪前行,未來,西安石油大學在扎根祖國西部,為“油”奉獻的光榮傳統上也必將闊步向前、勇攀高峰。
鏈接地址http://sn.people.com.cn/n2/2016/1010/c226647-29116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