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新聞網3月3日西安電(李耀升)倫敦當地時間1月30日16時(北京時間1月31日0時)在線提前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Nature),以封面亮點文章的形式,發表了西安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學院黃海副教授與西北大學早期生命研究團隊、劍橋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等單位合作研究的重要成果——《陜西寒武紀最早期的微型后口動物》。
該研究成果發現了最古老的原始后口動物——冠狀皺囊動物。這種成體僅1毫米的微型動物,被認為代表著顯生宙最早期的微型人類遠祖至親。這一發現,將對人類早期祖先的認知,由距今5.2億年前推至5.35億年前(十分接近顯生宙起點),其體積則也由“厘米級”推至“毫米級”。此次在陜南寬川鋪生物群微型動物化石的研究發現,開啟了毫米級微型后口動物始祖研究的新篇章。
正如本期《自然》雜志封面推介說明,后口動物亞界中的皺囊動物與人類遠祖密切相關:面對“我是誰,我從哪里來”這一經典人文命題,所有宗教流派皆不能給出真實可信的答案;唯有科學,尤其是進化生物學正在以詳實的可靠證據不斷接近真理,逼近歷史真實。
據了解,在這項科研課題里,西安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學院黃海老師主要承擔了微型化石(小于1毫米)內部結構的計算機斷層掃描(CT)及圖像處理與重構工作。這項研究成果是西安石油大學積極開展跨學科多領域合作的重要標志性成果之一。該期雜志紙質印刷本已于2月9日正式出版。
鏈接地址:http://www.peoplenews.com.cn/wenzhai/2017/0303/86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