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久国产毛片,av影院在线播放,中出视频在线,日本瑟瑟视频,婷婷精品进入,国产在线观看网站,国产精品-去看片

學生 教師 校友 訪客

郵件系統 信息公開 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西油 >> 正文

【中國教育報】西安石油大學:學科建設久為功 特色學科綻笑顏

作者:宣傳部 發布時間:2017-10-24 13:37:43 瀏覽:

西安石油大學創始于1951年,是西北地區惟一一所以石油石化為特色的多科性普通高等學校,是陜西省人民政府和國家三大石油公司共建院校、陜西省高水平大學建設院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自主招生院校。多年來,學校一直高度重視學科建設工作,始終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不斷優化學科結構,提升學科水平。經過66年的發展、積淀和凝練,學校聚焦石油石化領域,推進學科交叉融合,構建了油氣勘探開發、儲運化工、儀器裝備、企業管理和資源評價等優勢學科群,其中“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機械工程”4個學科,積累了較為雄厚的學術實力,在學校形成了“花開四朵”的生動局面。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科

該學科始于學校1951年開辦的鉆井、采油專業,是西北地區唯一的“石油與天然氣工程”一級學科和陜西省優勢學科。1990年獲批碩士學位授權點,2003年經教育部批準與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聯合培養博士生,2012年起招收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碩士留學生,2013年起招收博士后。

該學科以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基地為目標。針對西北地區油氣盆地特點,在低滲和致密油氣藏定量表征與滲流、旋轉導向鉆井與智能完井、高能氣體壓裂、油氣管網安全保障領域形成了鮮明特色。研究成果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勵48項。近5年主持國家、省部級項目221項,企業項目429項,總經費2.88億元,為長慶油田年產5000萬噸和延長油田年產1000萬噸做出了重要貢獻。

現有專任教師90人,其中教授38人(博導7人),具有博士學位占85.6%,45歲以下占58.9%,具有海外經歷占42.2%,國家級、省部級人才14人。有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實踐基地、1個院士工作室、14個省級人才培養平臺,1門教育部來華留學生品牌課程和8門省級精品課程,2個共建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1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是西北地區油氣開發領域師資力量最為雄厚、平臺最為優越的人才培養基地。

2016年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達65%,立足國內是保障油氣資源戰略安全的關鍵。西北地區已成為我國油氣的主產區,但多為低滲、致密等復雜油氣藏,開發難度大、成本高。該學科是西北地區唯一的“石油與天然氣工程”一級學科,緊鄰長慶、延長兩大油田,地處“絲綢之路經濟帶”起點。學科與陜西省“十三五”規劃重點發展領域密切相關,特色與西北地區油氣資源特點和技術需求高度契合,具有低滲和致密油氣領域的人才培養優勢和13年博士生、25年碩士生的培養經驗,已培養博士、碩士2400余人。先后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教材獎12項,編寫國家級規劃教材2部。近5年,研究生獲中國石油工程設計大賽等國家級競賽獎185項,授予學術碩士學位516人,畢業生中10.2%繼續攻讀博士學位,65.7%到西北地區就業。為石油行業輸送了以國家“杰出工程師獎”獲得者為代表的大量優秀人才。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學科

該學科始于學校1959年成立的石油地質專業,1990年開始培養碩士,2003年獲批礦產普查與勘探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2011年獲批該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是陜西省優勢學科,2012年開始招收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碩士留學生。

現有特聘院士1名,專任教師64名,其中教授19名、專職實驗人員4名,40歲以下人員占45.3%,博士學位教師占92.2%,本學科專業教育背景占93.8%。有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陜西省教學名師等6名,省級教學團隊3個。該學科是西北地區油氣勘探領域專業設置最為齊全的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基地,綜合實力位居西北地區前列。

近5年承擔各類科研項目261項,年均科研經費2562.5萬元。在油氣成藏地質、油氣地球物理和非常規油氣地質等方向形成明顯特色和優勢,主要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部分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省部級獎22項,發表核心及以上期刊論文264篇,出版專著/教材35部,獲授權發明專利23項。現有5個省部級科研基地和實驗教學示范中心,7個與企業共建的人才培養基地,其中“陜西省油氣成藏地質學重點實驗室”是國內較早、西北地區唯一的油氣成藏科研基地。

目前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已超過65%,急需通過科技創新降低勘探開發風險和發現更多油氣資源。西北地區擁有我國近50%的剩余油氣可采資源量,但該地區增儲穩產難度大。該學科在油氣勘探領域具有較強的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能力,可為國家油氣戰略的順利實施和區域及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撐。

近5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項,省部級優秀教材3部。累計培養554名碩士生,68.2%的畢業生在西北地區就業,多數已成長為業務和管理骨干。全部研究生均能參與科研項目,12%的研究生在校期間發表高水平論文,20.7%的畢業生繼續攻讀國內外博士學位。

“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

該學科始于學校1958年開辦的石油煉制專業,1996年獲應用化學碩士學位授權點,2011年獲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是陜西省優勢學科。

該學科針對西北地區眾多油氣煤化工企業普遍面臨的轉型升級與提質增效等問題,形成了綠色能源化學和化工清潔生產工藝技術研究方向,創新了油氣田增產功能化學品的合成與產業化技術、化工清潔生產工藝與過程強化技術。基于西北地區生態環境脆弱、環保要求高的特點,形成了能源環境污染控制與工程研究方向,構建了整套含油污染物資源化利用及環境修復方法與技術體系。根據西北地區自然環境惡劣、裝備及管道防腐成本高的特點,形成了能源領域材料腐蝕與防護技術研究方向,開發了金屬/高分子復合耐蝕材料及新型腐蝕防護技術。部分成果達到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勵5項。近5年,科研總經費達6663萬元,師均年科研經費達19.6萬元。

現有專任教師68人,具有博士學位占80.9%,具有海外留學經歷占30.9%。其中教授19人,國家、省部級人才12人,“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人。擁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室、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中心),1個省級科研創新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

西北地區大型能源化工企業密集,在低碳經濟的發展背景下,企業面臨諸多難題,如行業轉型升級技術要求高,產品結構調整壓力大;生態環保要求高,污水處理及回用量大(僅油田就高達320億噸/年);設備及管道腐蝕嚴重,經濟損失每年高達數百億。解決上述問題的根本在于工藝技術的持續創新,該學科的方向特點與西北地區能源化工行業重大技術需求高度契合,已建立了較為完整的能源化工方向和完備的石化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具有連續多年培養碩士和聯合培養博士的經驗。研究生就業率穩定在95%以上,大部分已成為西北各大石油石化企業的技術骨干和管理人才。

“機械工程”學科

該學科始于1951年學校成立之初的“石油礦場機械”專業,1990年獲“石油、天然氣機械”碩士學位授權點,2003年獲“機械工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2006年獲“機械工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是陜西省重點學科。

該學科已培養了732名具有碩士學位的高級技術人才,其中35名碩士畢業生考取了著名高校博士研究生。該學科緊鄰石油管工程技術研究院、寶雞石油機械公司等西部石油機械研究制造基地。在為陜西省和西部地區長慶、延長、塔里木等油氣田高溫高壓深井及非常規油氣、海洋油氣勘探開發提供鉆采裝備及相關技術服務的過程中,發展了井口自動化處理系統、井筒完整性評價及控制、泵控泵壓流可調自動注水系統、低滲透儲層采油及低產氣井排水采氣設備、多井聯動抽油機、超長深孔加工等國內領先裝備與技術。形成了石油鉆采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3個穩定的主干學科方向和設備完整性評價及控制特色學科方向。現有專任教師80人,其中教授30人,博士學位教師占80%,45歲以下教師占60%,海外留學經歷教師占25%,省部級人才10人。

該學科有陜西省鉆機控制技術重點實驗室、石油儀器儀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與寶雞石油機械公司共建陜西省石油鉆采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報批“國家油氣鉆井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近五年,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17項、省部級科研項目48項,科研總經費8502萬元,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1項,發表學術論文657篇,SCI/EI收錄202篇,授權發明專利47項。

西部地區油氣儲量與產量約占全國陸上油氣的三分之二,石油工業及相關產業產值占陜西省GDP約10%。石油裝備是推動石油工業發展的重要保障,西部地區的超深高溫高壓油氣和低滲透油氣、致密油氣、頁巖氣以及海洋油氣、可燃冰的開發都對石油裝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洋油氣開發裝備更是被“中國制造2025”列為十大重點發展領域之一。多年的研究生培養經驗、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穩定的科研項目、充足的科研經費,可為行業發展與地方經濟建設提供更多的人才和技術支持。

鏈接地址: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7-10/24/content_487447.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