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詩書氣自華。梁實秋曾說,讀書等于是尚友古人,而且那些古人著書立說必定是一時才俊,與古人游不知不覺受其熏染,終乃收改變氣質之功,境界既高,胸襟既廣,臉上自然透露出一股清醇爽朗之氣。
高校作為文化高地,書籍與大學、與青年時代有著天然的聯系,無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還是閱讀推廣,大學都應該走在前列。今天,通過幾所高校的讀書問卷調查,讓我們看看充滿書香的校園。
1 書卷多情似故人 晨昏憂樂每相親
4月20日,記者拿到一份陜西師范大學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閱讀情況調查,這次調查共發放問卷500份,有效問卷421份。
調查顯示, 57.23%的同學平均每月會讀1—3本書,19.71%的人平均每月會讀3本以上,60%的人閱讀頻率為每周3次以上。其中,每天都讀書的人達到了38%,每次讀書的時長為2小時左右。
在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西北大學、西安石油大學、西安工業大學、商洛學院等高校的調查中,也得到了類似的結果:大學生具有較高的閱讀積極性。在這個數據背后,有著哪些有趣的發現呢?
從閱讀頻率來看,每天閱讀的學生群體占比最高,陜師大每周都進行閱讀的學生達到了九成以上。人文社科類及藝術類專業的學生閱讀頻率普遍較高,理工科類專業的大部分學生也能保持每周一到兩次的閱讀頻率。隨著年級的升高,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的時間也在增加。
西安交大的調查顯示,學校圖書館2018年全年開館342天,入館人數248萬人次,總借書量近30萬冊(次)。學校圖書館發布的2018年度閱讀統計報告,從文獻資源利用、閱讀統計、空間服務等方面總結2018年度學校讀者利用圖書館的情況,展示了圖書借閱榜單、讀者借書和入館榜單。從這份調查看,全年借閱量前10名的圖書是《圍城》《如何閱讀一本書》《共產黨宣言》《人類簡史》《放學后》《嫌疑人X的獻身》《追風箏的人》《平凡的世界》《愛的藝術》《時間簡史》。
由于各高校的專業側重不一樣,每所學校學生的閱讀習慣也有差異。
4月23日,記者在西安工業大學第三屆讀書文化節上了解到,學校圖書管理系統就2018年學生借閱圖書類別進行了統計。從數據可以看出,工業技術類圖書、文學類圖書、計算機類圖書、數理科學化學類圖書和哲學類圖書分別位列借閱前5名,符合學校的學科發展。根據每類圖書借閱前3名的書籍統計可以看出,文學類圖書、工業技術類圖書、數理科學和化學類圖書和哲學類圖書的借閱頻次高,受學生喜愛。
在陜師大學生所閱讀的書籍中,文學和文化科學這兩類書籍居多,娛樂時尚、動漫幽默、休閑旅游等類書籍也占有一席之地。
2 讀書有三到 心到 眼到 口到
“你讀書的方式是什么,紙質書、電子書、聽書?”世界讀書日前夕,商洛學院曾在同學們中做過一個這樣的調查。
大多數參與的同學是這樣回答的:在日常的生活中,讀書以紙質書為主。嗅著紙質書的墨香味在書海中遨游是件非常愜意的事情。在紙質書上還可以做標注,寫下自己的觀點,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
2015年,陜師大曾推出一期“大學生閱讀狀況調查”,調查報告曾預測新媒體將以勢不可當的趨勢成為大學生的新閱讀方式的選擇。4年過去了,這一趨勢究竟有沒有變為現實呢?
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發現,紙質閱讀依然是大學生的閱讀首選,尤其是對于一些經典作品的閱讀方式選擇,新媒體閱讀僅僅發揮著輔助功能,還沒有實現趕超。調查數據顯示,有74.82%的學生更傾向于紙質閱讀,最為普遍的閱讀途徑是從圖書館借閱和自己購買紙質書,二者占比分別為69.36%和64.13%,通過網絡閱讀的學生占53.44%。這意味著在多種閱讀途徑選擇下,圖書館借閱、購買紙質書、網絡閱讀成為當代大學生青睞的閱讀方式,而這3種方式中有兩種方式都是紙質閱讀。
陜師大新聞與傳播學院2016級新聞學研究生馬嶠同學認為,有些紙質書籍往往是經過一代代流傳下來的,歷史感與內容一樣重要。雖然信息時代中新媒體以不可抗拒的優勢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但是顯然新的閱讀方式還未能替代傳統的閱讀方式。
西北工業大學有個統計,從2016年到2018年進入圖書館的人數分別是130萬人次、144萬人次、148萬人次,呈現遞增趨勢。2018年全年紙質書借(還)近45萬冊。
西安石油大學的統計顯示,2018年學校鄠邑校區進入圖書館的讀者近98萬人次,平均每月8.1萬人次,較上一年有所提升。
調查數據反映,紙質閱讀是最受大學生青睞的閱讀方式。電子終端如手機、電腦等對于視力的損傷較大,容易降低長時間閱讀的舒適性,因而主要支撐了“碎片化閱讀”。對于理解和記憶要求越高的閱讀內容越需要通過紙質書來進行細嚼慢咽。紙質書有利于信息的加工、整合、積累與沉淀。
3 求知善讀 貴耳重目
西北工業大學2015級軟件工程專業學生白雨桐,從小學開始一直到上大學前,讀過上千本哲學哲思類書籍和中外名著。哲學給了她開闊的心胸和高遠的眼界,她說:“從蘇格拉底時期到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哲學是我比較喜歡的,最喜歡培根的哲思隨筆,他的科學思維,對所有問題的論證都邏輯嚴密、層層遞進,令我信服。”大量的閱讀給了白雨桐非常嚴謹的邏輯思維以及站在不同角度看問題的能力。
為同學們推薦好書也是各高校必不可少的一項育人措施。世界讀書日前夕,西北大學給同學們推出了張豈之先生修訂的《宋明理學史(修訂版)》,舒德干團隊著的《寒武大爆發時的人類遠祖》,郭立宏、李尋等主編的《西北聯大與現代文明叢書》,高叢宜等著的《華夏龍脈·秦嶺書系》,黃留珠等主編的《話說陜西》等書目。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陜師大強德平同學說,“通過閱讀《烏合之眾》《1984》《美麗新世界》等書,我試著對社會現象保持理性認識;通過閱讀《羅生門》《信》《人性的弱點》等書,我開始對事關人性的問題保持關注;通過閱讀《愛的藝術》《走到人生邊上》《大學的精神》等書,我愈發認識到親情、友情、愛情的珍貴;通過閱讀《時間簡史》《人類簡史》《未來簡史》等書,我對超越時間和空間的東西有了一個粗淺的思考。這些都不是專業課能教會我的。”
好書,像長者,諄諄教導;似導師,循循善誘;如朋友,心心相印。西安石油大學惠笑吟老師對自己在大學期間讀書有這樣的感受:每一本書,都是作者用自己活過的人生提煉出的精華,而你只要用幾個小時進行閱讀,就可以迅速汲取到這些營養。在書里,你會看到自己的局限。世界那么寬廣,有趣的人和事那么多,困于一時的情緒之中太過狹隘。更何況,有時你讀著讀著,就會在書里發現解惑的方法。書籍勝于良方,可以啟智、平心。
清晨,伴著校園的鳥鳴,翻開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籍,細細品味,沉浸在書的世界里,只覺歲月安好,心境澄澈。這就是閱讀最美好的體驗。

鏈接地址:http://esb.sxdaily.com.cn/sxrb/20190429/html/page_11_content_0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