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呂揚 通訊員 楊明
2019年4月,陜西省科技廳在全省范圍內評選了100名“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優秀青年科技新星,西安石油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宋海洋教授位列其中。這項榮譽僅僅是宋海洋教授眾多榮譽中的一項。多年來,宋海洋教授先后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陜西省“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英國物理學會杰出審稿人獎。正如他的博士生導師、西北工業大學教授李玉龍所說:“海洋一直都在‘快車道’上!”
動力足 個人的不懈奮斗
“我從來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夢想,我只是用心去做好眼下的每一件事。”宋海洋說。
宋海洋出生于1979年,山西臨汾人,1999年考入大同大學物理系。在大學階段,他的成績一直在班級里名列前茅。與此同時,他深深感到學習的深度和視野的廣度受到地區的局限。經過積極準備,2003年宋海洋順利地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學的全公費碩士研究生。考上碩士研究生后,宋海洋選擇了材料計算與設計的研究方向,并自學C、Fortran、Matlab等編程語言及OpenMP多線程并行技術以補足自己在計算機編程知識上的短板。碩士畢業后,宋海洋在承擔繁忙教學科研工作的同時,依然選擇在西北工業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提升自己的學術洞察力。讀博士時,他遇見了自己的博士生導師李玉龍教授。在李老師的指導下,他開始致力于提升輕質鎂合金塑性變形能力的研究。
方向準 穩定的科研方向
自從確定了科研方向,宋海洋一直致力于利用分子動力學模擬方法研究輕質碳納米管金屬基復合材料和鎂合金力學性能的調控機制。宋海洋及其團隊圍繞這一課題開展了大量研究,提出了超塑性雙相鎂合金體系中非晶相厚度和晶體相尺寸的最佳匹配關系。該研究開辟了一種提高密排六方結構金屬材料力學性能的有效途徑。
宋海洋說:“科研要產出成果,單打獨斗很難實現,必須要依靠團隊的力量。”2014年,宋海洋來到西安石油大學和5名教師一起組建了“先進材料計算與設計”校級青年科研創新團隊。5年來,團隊圍繞“先進材料計算與設計”這一研究領域,共發表SCI論文近50篇,主持國家級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5項。
宋海洋的科研團隊還有一股有生力量,那就是他指導的碩士研究生。他帶領的研究生團隊的學習紀律、創新氛圍、協作精神得到了一屆又一屆學生們的傳承,已經形成了良性循環。宋海洋說:“研究生每寫一篇論文,我都要修改10稿以上,到最后發表的論文幾乎看不出初稿的影子。這個過程雖然煩瑣辛苦,但切實提升了研究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同時,研究生敏銳的學術觸角和超前的學術眼光,也讓我受益良多。”
“路面”好 學校的良好平臺
在采訪過程中宋海洋多次提到,他之所以能取得一些成績,不僅僅依靠個人的努力與團隊的力量,還依靠學校提供的各種制度保障和有力支持。近年來學校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如《西安石油大學青年英才支持辦法》《西安石油大學教師出國管理辦法》等,形成了有效的激勵機制,為青年教師成長進步提供了良好平臺。
2018年年底,宋海洋被聘任為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分管科研和研究生工作。上任伊始,他迅速召集青年教師座談,調查了解大家科研工作中的想法和需求,想方設法為大家搭建平臺、解決問題。為了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他新組建了“材料物理”本科專業拔尖班,并擔任班主任,按照研究生的培養模式致力于培養學術型創新人才。
宋海洋說:“ 海納百川,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要學習大海的寬廣視野和博大胸懷。”動力足、方向準、“路面”好,宋海洋就像一輛勇于探索的“陸地巡洋艦”,在教學科研管理各項工作中開足馬力、行穩致遠。
鏈接地址:http://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1908/12/content_15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