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學在線教學工作開展以來,各部門通力協作、科學謀劃、精心準備,科任教師通過不同的網絡平臺,依托現有的課程資源,采用“資源+工具”的教學形式,建立班級學習群,認真開展在線研討、互動交流、輔導答疑等教學活動。
——方案先行。學校出臺《西安石油大學疫情防控期間本科教學工作方案》《西安石油大學疫情防控期間本科在線教學工作方案》《西安石油大學疫情防控期間本科在線教學工作預案》等,從組織領導、教學準備、教學實施、質量保障等方面提出要求,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期間本科生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和線上教學質量的持續改進。
——組織保障。在學校統一部署下,各院(系)及時成立在線教學工作組,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具體教學組織工作。學校多次組織召開線上教學院長(主任)工作會,通過在線教學微信群、教務工作群、疫情防控本科教學工作群等及時傳達工作部署,實時了解在線教學工作動態。針對平臺可能出現的擁堵情況,教務處、信息中心等部門聯系各個平臺公司,制定相應的工作預案,明確人員分工,及時發布信息、溝通解決師生困惑問題。
——因課制宜。在線教學正式開始前,針對理論課程、體育藝術類課程、實踐環節、實驗實踐類課程,以及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等,學校分別制定了不同的教學方案。任課教師按照“只改變教學模式,不改變教學目標”的原則,結合課程教學特點,分別采用“線上直播、線上開放教學資源與在線輔導、其他線上教學”三種授課形式之一或組合模式,制定線上教學組織方案及應急預案。
在線教學期間,學校秉持“教學標準嚴格執行、教學運行平穩有序、教學質量穩步提升、教學督導常抓不懈”的原則,結合校院兩級教學運行管理、教學質量監控、多樣化教學檢查等有力措施,完善教學信息通報制度,構建起多維度、多層次、全方位的在線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課程教學。在線教學第2周,全校本科各年級計劃開設課程 489門,新增14門課,共計1151課頭,實際開課489門,開課率100%。承擔教學任務教師637名,實際上課教師637名,到崗率100 %。應到132321人次,累計到課128198人次,平均到課率97.5%以上,與第一周基本持平。根據收集的數據顯示,目前,全校教師共使用平臺或軟件10余種,多數教師都是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平臺、軟件相結合開展在線教學。在第2周的在線教學中,使用頻率最高依次為超星學習通、騰訊課堂、及中國大學MOOC。
——教師培訓。組織全校任課教師參加數十場教學能力培訓網上直播課。教務處與各個教學平臺公司積極協調,建立7個在線教學工作交流群(其中,慕課群175名教師、智慧樹28名教師、超星一群489名教師、超星二群245名教師、雨課堂一群477名教師、雨課堂二群128名教師、知網群38名教師),安排工作人員為教師開展線上教學培訓、技術交流、問題解答,引導教師不斷提升線上教學技能和水平。
——強化服務。學校設立“疫情防控專題網站”,專門開設“停課不停學”欄目,匯集學習資源,提供技術支持,及時解答問題,全力保障在線教學順利進行。針對師生的不同需求,分別制定在線教學平臺操作指南,推薦在線教學資源。積極聯系石油工業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中國石化出版社等,為廣大師生提供網絡教材。
——信息通報。完善信息收集與匯總機制,各院(系)每天進行在線教學信息收集,并對教師授課情況進行跟蹤檢查。完善信息通報機制,發布教學簡報5期,梳理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和建議。
——分析研判。開展在線教學2周以來,教務處組織全校師生對在線教學情況進行了評價,共收問卷11044份,有效問卷10293份,師生均能積極響應本次調查。其中,教師共收回638份,有效問卷638份,有效參與率100%;學生共收回10366份,有效問卷9655份,有效參與率93.4%。調查問卷主要從在線教學總體課程體驗、教學組織、教學方式、學生對教學平臺及工具的使用、教師在線輔導與反饋等幾方面,進行了客觀性評價。
學校鼓勵教師結合在線教學實踐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和探索在線教學方式的規律與特點,創新在線教學方式,重構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學校及時啟動課堂教學創新大賽準備工作,鼓勵教師基于在線教學平臺開展智慧教學研究和探索,建設一批高質量的線上課程。部分院(系)經驗分享如下:
——機械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承擔著全校多門學科基礎課,面對線上教學的挑戰,教師們調整心態,學習使用各類教學平臺,調整教學方案,及時總結線上教學經驗。不斷研討、嘗試,選擇適合自身課程的教學方式,明確在線教學目的,落實教學目標、做好課程設計、課程內容的組織安排,向學生推薦適合學情的學習資料、布置分量足夠的學習任務。同時,各教研室(系)以課程組為單位及時召開線上教學經驗分享。
——計算機學院。計算機學院的教師結合自身對網絡技術、現代教育技術、視頻編輯軟件使用等多方面優勢,積極調整教學方法,在各個教學平臺優先選用優質線上教學資源。在查找在線資源過程中,教師們發現部分專業課缺乏在線資源,專業基礎課程的在線資源并不能完全吻合教學大綱以及工程認證的要求,結合自身優勢積極開展自建課程資源。本學期,許多教師承擔帶2至3門課程教學任務,自制教學資源壓力很大,但都能按計劃完成課程的自建。教師認真落實學校關于在線教學的工作要求,對課程教學進行提煉和總結,不斷優化教學內容設計,及時完成課程視頻錄制,制作合適的視頻時長,盡量符合線上教學特點。
——理學院。理學院高度重視教學工作,學院主導、師生行動、督導保障,教學團隊統籌,教師協作,大力發揮課程團隊優勢,分工協作,群策群力,做到邊教、邊學、邊反思,互通有無,彼此借鑒,不斷調整教學方式,補充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果。有了第一周線上上課的教學經驗,教師們都擇優選取適合自己教學特色的網絡平臺,多種教學模式混合使用,取長補短,給學生們最優質的教學服務并按計劃完成教學任務。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在注重線上教學順利開展的同時,積極培植和鼓勵任課教師的新意和想法,鼓勵教師結合抗擊疫情契機,豐富線上教學案例。在接下來的線上教學中,學院將繼續挖掘學院教師教學亮點與新意,爭取取得更多線上教學的進步,促進學生扎實掌握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
——外國語學院。在《大學英語》教學方面,為了保證直播教學的效果,外國語學院提出了基于慕課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方案。安排省級精品慕課主要負責人,利用自己前期的慕課建設及慕課教學經驗,在各大在線教學平臺尋找到與該校大學英語A、B、C三級教材相適應的慕課。安排專人注冊、試聽各大平臺相關慕課,考察其內容及與實際課堂的結合度,為《大學英語》課程制定詳細教學方案做好了前期準備。同時,學院做了周密的工作安排和預案,通過激勵措施積極調動教師在線教學的積極性,克服各種困難,保障在線教學效果不斷提升。
——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按照學校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注重網絡線上教學培訓,采取了“線上開放教學資源與在線輔導的授課形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授課。任課教師從提升教學實效出發,對線上教學進行了積極嘗試,采取邊探索、邊實踐、邊總結的方式,將超星學習通線上資源和騰訊會議直播相結合,既注重教學內容的傳授,又緊抓教學管理,有效地保障了思政課教學質量。
——提升課程教學質量。一是教師要注重課程設計質量,加強師生、生生互動交流,發揮智慧教學工具優勢,加強師生互動交流,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空間。二是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督促者、引導者、監督者。做好線上課程教學的整體策劃,設計有別于線下課堂的教學策劃,例如以任務教學法、合作探究學習、研討式教學等方法開展教學,師生進行高質量的線上交流,提升線上教學效果。三是教師要用好在線師生互動,利用在線教與學中的各種互動數據的采集和分析,通過科學有效的過程性評價,激勵和引導學生學習,用數據了解判斷學生的學習效果,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進行教學調整。四是教師要加強課前課后的學習指導工作。五是鼓勵教師采用 “課程管理平臺+直播平臺”等教學模式,實現在線教學的留痕管理,保證教學質量可控。六是加強對平臺數據的收集、分析和運用,為教學質量保障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
——關注學生學習效果。一是按照在線教學的規律,強化對學生的學習要求,增強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加強對學生的指導,規范在線學習紀律,使其盡快適應在線教學的特點,掌握在線學習的方法。三是密切關注學生動態,多渠道收集學生對于在線教學的具體需求和意見建議等反饋信息。
——提升教師教學水平。一是院(系)要繼續挖掘優秀案例,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教學經驗和模式大力宣傳推廣。二是院(系)要依托學生學習效果反饋,鼓勵教師及時調整授課模式、授課節奏以及答疑交流安排等。三是組織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培訓及教研活動,使師生集中反饋的問題和個性化的需求能夠得到及時的回應和解決。
在疫情防控期間的線上教學中,廣大教師堅持“以生為本,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教學質量觀,以學生為中心,堅持把“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落實在行動上,積極發揮學校的教學特色,努力踐行高等教育“質量革命”。

鏈接地址:http://jyt.shaanxi.gov.cn/jynews/gdxx/202003/13/99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