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外國語學院博雅講壇第九期在鄠邑校區圖書館第一會議室順利舉行。黑龍江大學俄語學院副院長關秀娟教授應邀擔任主講嘉賓,做了題為“講好中國故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俄譯傳播”的精彩講座。本次講座由俄語專業負責人孫婷副教授主持,外國語學院師生積極參與,現場氣氛熱烈。
講座伊始,關秀娟教授以黨的二十大報告為切入點,強調“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的重要性。她指出,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是外語學習者肩負的重要使命與擔當。關教授的這一論述,為在場師生明確了外語學習者在文化傳播領域的努力方向。
隨后,關教授圍繞中國影視俄譯傳播、中國兒童文學俄譯傳播、中國武術俄譯傳播三個方面展開深入分析。在談及中國影視俄譯傳播時,她提到,近年來隨著中俄文化交流的不斷加深,越來越多的中國影視作品被譯介到俄羅斯。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中國的歷史文化、社會風貌和人民生活,還通過生動的故事和人物形象,讓俄羅斯觀眾更好地了解中國的價值觀和審美取向。例如,一些反映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發展的紀錄片,在俄羅斯播出后受到廣泛好評,成為傳播中國聲音的重要載體。
對于中國兒童文學俄譯傳播,關教授表示,兒童文學是文化傳播的重要橋梁。中國的兒童文學作品蘊含著豐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如民間故事、傳統美德、歷史典故等。將這些作品翻譯成俄語,不僅能讓俄羅斯兒童領略中國兒童文學的魅力,還能在他們心中播下中華文化的種子。她列舉了多部成功譯介的中國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在俄羅斯的出版和傳播,為中俄兒童的心靈溝通搭建了良好的平臺。
在分析中國武術俄譯傳播時,關教授指出,中國武術不僅是一種體育技能,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道德規范和人文精神。俄羅斯對中國武術有著濃厚的興趣,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俄羅斯人開始學習中國武術,相關的教學機構和賽事也逐漸增多。關教授強調,在武術俄譯傳播過程中,不僅要準確翻譯武術術語,更要深入闡釋其背后的文化內涵,讓俄羅斯民眾真正理解和喜愛中國武術。
講座過程中,關秀娟教授結合自己豐富的學術研究和實踐經驗,引用大量生動的案例,深入淺出地講解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俄譯傳播的要點和方法。她與在場師生積極互動,耐心解答大家提出的問題,現場氣氛活躍,學術氛圍濃厚。最后,孫婷副教授對講座進行了總結,她表示,關秀娟教授的講座內容豐富、觀點深刻,為外國語學院師生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俄譯傳播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希望同學們能夠牢記外語學習者的使命與擔當,努力提升專業素養,為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貢獻自己的力量。
外國語學院此次博雅講壇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師生們提供了一個與專家學者交流學習的平臺,也提升了大家的俄語翻譯實踐水平,增強了跨文化傳播能力,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俄譯傳播的熱情和責任感。外國語學院將繼續舉辦各類學術活動,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推動學院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不斷發展。
【專家簡介】
關秀娟,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1975年出生,遼寧沈陽人。1999年、2002年畢業于遼寧大學外國語學院,獲文學學士、碩士學位;2012年畢業于黑龍江大學俄語學院,獲文學博士學位。2002年就職于黑龍江大學,2005-2006年赴俄羅斯普希金俄語學院訪學,2019年赴俄羅斯國立師范大學訪學。現任俄語學院副院長,兼任黑龍江省俄語學會秘書長、中外語言文化比較學會知識翻譯學專業委員會理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項目2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教育部基地重大項目1項,主持省級項目2項、廳局級項目10余項;出版專著4部,譯著3部,主編教材5部;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獲省級以上獎勵10余項。獲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佳作獎,黑龍江省外語學科優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獎、二等獎,黑龍江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