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西安石油大學關于接收優秀應屆畢業生的暫行規定》(西石大人〔2010〕62號),經院(部、系)對應聘教師的基本條件審查以及思想品德、業務能力的綜合考核,人事處審定,我校擬確定下列人員來校工作。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為保證我校選聘教師的質量,現將擬選聘人員的基本情況公示如下:
各單位或個人如對上述人選存有疑問,可在2017年 6月 25 日前以書面形式向我校人事處人事科反映。反映材料須實名提交,以便我處核實并反饋。
聯系電話:029-88382283
西安石油大學人事處
2017年6月19日
附:引進人員教育經歷及代表成果
1.曹勃
教育經歷: | 本科:2005.9-2009.7 西安石油大學油氣儲運工程專業 |
碩士:2010.9-2012.6 俄羅斯國立古勃金石油天然氣大學油氣儲運工程專業 | |
博士:2012.11-2017.11 俄羅斯國立古勃金石油天然氣大學油氣儲運工程專業 | |
代表成果: | 論文 |
論文 | 1.1.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 газомоторного топлива на автотранспорте в Китае / Транспорт на альтернативном топливе. – 2014. – № 6 (42). – C. 57 - 61.(РИНЦ收錄,第一作者) |
2.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совместного воздействия микроволнового облучения и наполнителя на текучесть товарной высоковязкой нефти / Промышленный сервис. – 2016. - №3 (60). – С. 16 – 21.(РИНЦ收錄,第一作者) | |
3.Изменение состава и свойств тяжелых высоковязких нефтей под воздействием микроволнового облучения / Наука и технологии трубопровод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а нефти и нефтепродуктов – 2013. – №4 (12). – C. 20 - 25.(РИНЦ收錄,第二作者) | |
4.Оценка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я температур в микрофизической модели тяжелой нефти при микроволновом воздействии / Наука и технологии трубопровод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а нефти и нефтепродуктов. – 2014. – №1 (13). – C. 48 - 52.(РИНЦ收錄,第二作者) | |
5.Высоковязкая тяжелая нефть – альтернатива традиционной нефти / Транспорт на альтернативном топливе. – 2015. – №6 (48). – C. 49 - 55.(РИНЦ收錄,第二作者) | |
科研 1.2013年9月-2014年6月,天然氣汽車加氣系統(包括壓縮天然氣及液化天然氣)的研究與開發,主要研究人員 |
2.王璐
教育經歷: | 2008.09-2012.06 河北師范大學 化學 學士學位 |
2012.09-2014.06 中山大學 無機化學 碩士學位 | |
2014.09-2017.06 南開大學 無機化學 博士學位 | |
工作經歷: | 無 |
代表成果: | 論文 |
1. Detection of polychlorinated benzenes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by a luminescent sensor based on a lanthanide metal–organic framework Lu Wang, Gui-Lan Fan, Xiu-Fang Xu, Di-Ming Chen, Liang Wang,* Wei Shi*and Peng Cheng* J. Mater. Chem. A,2017, 5, 5541-5549. (SCI期刊分區: 1區 IF = 8.262)排名1 | |
2. Hysteretic Spin Crossover in 2D Hofmann-type Coordination Polymers Wei Liu‖,Lu Wang‖, Yu-Jun Su, Yan-Cong Chen, Jiri Tucek, Radek Zboril, Zhao-Ping Ni*and Ming-Liang Tong* Inorg. Chem.,2015, 54, 8711-8716. (SCI期刊分區: 2區 IF = 4.820)排名并1 | |
3. A multi-responsive luminescent sensor for organic small-molecule pollutants and metal ions based on a 4d-4f metal-organic framework Hui-Li Ma,Lu Wang, Jing-Huo Chen, Xue-Jing Zhang, Liang Wang,* Na Xu,* Guang-Ming Yang* and Peng Cheng Dalton Trans.,2017,46, 3526-3534. (SCI期刊分區: 2區 IF = 4.177)排名2 | |
4. A multi-functional lanthanide metal-organic framework luminescent sensor for industrial organic mixtures Lu Wang, Jing-Ya Zhang, Gui-Lan Fan,Ji-Yong Zou,Xiu-Fang Xu, Wei Shi* and Peng Cheng* To be submitted. | |
5. A lanthanide metal-organic framework as a nitro pollutant vapor luminescent sensor Lu Wang, Gui-Lan Fan,Ji-Yong Zou,Xiu-Fang Xu, Wei Shi* and Peng Cheng* To be submitted. | |
6. 師唯、王璐、程鵬一種銪稀土金屬-有機框架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及其應用.發明專利公開號:CN106674534A | |
科研 | |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基于配位作用的多孔框架化合物研究”項目(No. 2012CB821702)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有機分子基框架多孔材料的前沿研究”項目(No. 2012CB821704) |
3.王偉力
教育經歷: | 博士:2012.9—2015.6,長安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油氣田地質與開發方向) |
碩士:2007.9—2010.7,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球科學學院,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 | |
本科:2003.9—2007.7,長安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資源勘查工程(石油與天然氣方向) | |
代表成果: | 論文 |
1. Liu Luofu, Wang Ping, Li Yan, Chen Zhijun, Zhao Yande, Wang Weibin, Wang Weili, Wu Lin,2009. Paleozoic reservoir beds and their favorableness in Tazhong Areas of Tarim Basin,Northwest China[J].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68:1-18.(SCI檢索) | |
2. Wang Zhaoming, Liu Luofu, Yang Haijun, Wang Weili, Zhang Baoshou and Han Jianfa, 2010. Characteristics of Paleozoic clastic reservoirs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Tazhong area of the Tarim Basin, west China[J]. Petroleum Science, 7(2): 192-200.(SCI檢索) | |
3.Wang Weili, Pang Xiongqi, Liu Luofu, Yang Haijun, Wang Ying, Jiang Zhenxue, Xiang Caifu, Guo Qiaoyuan, Han Jianfa,2010.Ordovician Carbonate Reservoir Bed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rvoir Forming Conditions in the Lungudong Region of the Tarim Basin[J].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84(5):1170-1179.(SCI檢索) | |
4.王偉力,劉洛夫,陳利新,羅春樹. 塔里木盆地輪古東地區奧陶系碳酸鹽巖儲集層發育控制因素及有利區帶預測[J].古地理學報,2010,12(1):107-115. | |
5.劉洛夫,王偉力,姜振學,龐雄奇,楊海軍. 塔中地區奧陶系儲層特征及其與油氣聚集關系[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2010,39(3):395-401. (EI檢索) | |
6.陳治軍,劉洛夫,王偉力,王萍,李燕,向才富,姜振學,龐雄奇. 塔中Ⅰ號斷裂帶上奧陶統油氣藏特征及主控因素[J].石油勘探與開發,2010,37(4):409-415. (EI檢索) | |
7.Wang Weili, Liu Luofu, Jiang Zhenxue, Zhong Ningning, Wang Ying, Wang Ping, Wu Lin, Meng Jianghui, Zhou Jieli, Guo Yongqiang,2011. Geochemistry of source rocks in the Es3 and Es4 members in the Shahejie Formation of the Western Depression, Liaohe Oilfield, China[J].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30:405-414.(EI檢索) | |
8.王偉力,孫瑩.鄂爾多斯盆地東部馬家溝組巖鹽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及成因分析[J].科技導報,2013,31(17):51-57. | |
9.王偉力,高海仁.鄂爾多斯盆地中東部致密砂巖儲層地質特征及控制因素[J].巖性油氣藏,2013,25(6):71-77. | |
10.Weili Wang, Weibin Wang, Jie Yao and Yue Cai, 2014. Tight gas reservoir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during the Upper Palaeozoic of the East-central Ordos Basin, Central China[J]. ENERGY EXPLORATION & EXPLOITATION, 32(4):657-672.(SCI檢索) | |
11.王偉力,高海仁,楊麗萍,左靜. 鄂爾多斯盆地南東部山二段三亞段致密砂巖氣藏成藏主控因素[J].石油天然氣學報,2014,36(1):19-24. | |
12.王偉力,高海仁.鄂爾多斯盆地東南部上古生界地層壓力與天然氣分布[J]. 科技導報,2015,33(3):37-42. | |
13. Hairen Gao, Weili Wang(通訊作者),2017. The Newly Discovered Yanchang Gas Field in the Ordos Basin, Central China[J].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28(2):347-357. (SCI檢索) | |
科研 | |
2008年7月—2009年4月 “塔里木盆地塔中復式油氣藏分布規律與形成機理”(“973”配套項目) 主要負責:塔中I號帶油氣成藏規律與形成機理 | |
2008年7月—2009年4月 “塔里木盆地輪古、塔中典型油氣藏解剖” (“973”配套項目) 主要負責:獨立完成輪古地區儲層評價工作 2010年1月—2010年6月 “中國西部重點前陸盆地油氣成藏條件與成藏機制”(國家重大專項) 主要負責:重點前陸盆地輸導體系厘定與運移效率 | |
2010年7月—2011年9月 “鄂爾多斯盆地延長探區上古生界成藏條件及成藏模式研究” 主要負責:成藏條件及成藏規律研究 | |
2012年1月—2013年1月 “西藏羌塘盆地延長登記區油氣遠景(早期)綜合評價研究” 主要負責:烴源巖及儲層評價 | |
2012年7月—2014年10月 “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資助項目”—《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巖氣層增產改造步驟及措施》 主持獨立完成整個項目 | |
2013年8月—2016年12月 “延長氣田延113-延133井區天然氣開發方案” 主要負責:地質評價及儲量計算 |
4.張坤
教育經歷: | 本科:2005.09-2009.07 陜西理工大學 土木工程 |
碩士:2009.09-2012.07 長安大學 結構工程 | |
博士:2014.09-2017.12 長安大學 結構工程 | |
代表成果: | 論文 |
1.磚柱加強的夯土墻體抗震性能試驗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6期.排名1,CSCD期刊收錄 | |
2.生土機制磚抗折試驗方法研究.建筑結構.2017年7期(已錄用).排名1, CSCD期刊收錄 | |
3.生土材料與水泥砂漿粘結界面切向粘結性能試驗研究.工業建筑.2016年06期.排名2, CSCD期刊收錄 | |
4.改性生土材料最優含水量的試驗測定.西安科技大學學報.2015年 11期,排名3,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 |
5.機制生土磚砌體沿通縫抗剪性能研究.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17年7期(已錄用).排名3, EI期刊收錄 | |
6.基于AHP法和熵權法組合權重對既有危險建筑房屋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定研究.工程力學(會議),排名2 | |
7.sap2000在橋梁施工監控中的應用研究.黑龍江交通科技,2011年02期,排名2,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 |
8.Shaking table tests of rubber bearing base-isolated low-rise masonry structures.journal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排名4,SCI收錄 | |
科研 | |
1.2014年9月-2017年12月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478043)《生土基材料和生土基砌體強度標準試驗方法研究》,主要研究者之一 | |
2. 2014年9月-2017年12月 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傳統村落保護規劃與技術傳承關鍵技術研究》,主要研究者之一 | |
3. 2015年9月至2017年7月 國家建筑標準設計《農房抗震鑒定與加固標準圖集》,項目技術負責之一 | |
4. 2009年9月至2012年7月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07E220)《高強混凝土夾芯框架柱抗震性能研究》主要參與者之一 | |
5.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浙江省交通廳項目《PC變截面空心板橋量化檢測評估及加固關鍵技術研究》主要參與者之一 | |
6.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中鐵一局集團第四工程有限公司項目《保定至阜平段黑涯溝2號特大橋復核計算》主要參與者之一 | |
7.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甘肅圓隴路橋集團合作項目《平定高速公路十六標ZAK0+732.38大橋線形變化分析及糾偏方案》主要參與者之一 | |
8.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遼寧省交通廳合作項目《遼寧省綏中至凌源、沈陽至山海關高速公路環境評估項目》主要參與者之一 | |
9.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西安市湯泉水鎮住宅小區項目《產權酒店人行天橋設計》主要參與者之一 | |
10.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西寧市秀水路改造項目《八一橋、三好橋設計》主要參與者之一 | |
發明專利 | |
王毅紅,張坤,王天涯等,一種夯土墻加固方法,發明專利:NO.2015103947559 |